【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影響中國大陸原料藥供應,避免防疫期間藥品供應出問題,衛福部食藥署日前發函醫界與藥界,盤點發現,如果大陸原料藥供應持續受阻,最快今年八月,國內解熱鎮痛、抗生素、甲狀腺亢進藥將會短缺。食藥署表示,將積極協調同成分替代藥品供貨,避免民眾無藥可用。
考量原料藥價格及運輸成本,我國約三成學名藥品的原料藥來自大陸,但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有停工情形,牽動全球原料藥供應。
衛福部食藥署科長張連成表示,藥界集體盤點發現,若原料藥供應持續受阻,預期今年八、九月可能因供應鏈斷裂,導致部分藥品的原料藥斷貨而短缺,目前已知含普拿疼成分解熱鎮痛劑、部分抗生素與治療甲狀腺亢進藥品可能會面臨危機。
張連成表示,面臨缺藥,食藥署將先確認品項、臨床用量、替代品項等,並協調替代品項的供貨情形;如果國內沒有替代品項,則視情形啟動專案輸入計畫。目前已知,上述三種藥品有多種同成分、不同品牌替代藥品,後續經官方與藥界公協會協調,應不致造成市場上供應不足。
若國內藥廠計畫自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尋求原料藥,可能需要向主管機關申請變更藥品許可證,並提供新的原料藥品質資料等。張連成表示,如藥廠有需求,食藥署將加速作業流程,避免影響民眾用藥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