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冠病毒蔓延全球,許多國家紛紛掀起「口罩之亂」,進而開始限制醫療用品出口,但台灣早自1月24日起便管制口罩出口,防疫措施領先全球。外媒整理各國管制口罩出口一覽。
台灣:1月24日
經濟部公告,為確保口罩供應國內所需及確保國人健康,從1月24日~2月23日,管制2類型口罩出口1個月。
財政部關務署說明,管制出口包含「紡織材料製口罩,過濾效果94%及以上者」(N95口罩)及「其他紡織材料製口罩」2種類型口罩,管制出口期間從2020年1月24日起~2020年2月23日止,為期1個月。
經濟部2月13日宣布,口罩禁止出口將延長到4月底,政府徵用口罩也會同步延長到4月底。如果疫情緩和,可能提早解除措施。
泰國:2月4日
泰國內閣在2月4日同意採取因應措施,盡可能減少醫用口罩出口,以防止國內供應短缺。當局同意採取措施,將口罩和洗手液等列為「管制商品」,超過500項醫療相關產品出口須經官方批准,由政府進行分銷與出口,以避免國內口罩短缺和廠商哄抬價格。
南韓:2月26日
南韓食品醫藥品安全處處長李儀卿在2月26日宣布,實施口罩與洗手液緊急供需調整措施,規定口罩出口至多1成,5成以上用於公眾。公共銷售量首先分配給嚴重災區、醫務人員、弱勢群體、危險性高的工作崗位。
法國:3月3日
法國總統馬克宏3月3日簽署政令,要在未來幾個月徵用所有防護性口罩的庫存與生產。馬克宏說,防護性口罩將分配給醫療專業人員、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法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也說,媒體報導防疫物品的售價漲到2~3倍,他下令法國的消費者與反詐騙監管機構展開調查。
俄羅斯:3月4日
俄羅斯3月4日起禁止口罩、呼吸器和防護服等醫療用品出口,以確保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和大眾的醫療物資供應。這項出口禁令包括口罩、塑膠鞋套、手套、外科刷手消毒液、防毒面具、防護服等17種用品。這項3月3日公布生效的行政命令,不影響人道援助、個人用途攜帶出境,命令將於6月1日期滿。
德國:3月4日
德國政府3月4日起禁止口罩、手套和隔離衣等醫療防護用品出口,以確保德國衛生人員有足夠裝備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德國政府在《聯邦公報》頒布法令,禁止輸出各類醫療防護用品,例如口罩、手套和隔離衣等,但國際援助任務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