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的認知

 |2003.08.13
949觀看次
字級

「欲」,有雜染欲和善法欲之分,雜染欲是指內心不清淨的貪念,如貪求五欲六塵等;善法欲是指向上的精進力,如希賢求聖、服務鄉梓等。我們將「欲」分為八個層次:
第一、無欲謂之聖:一個無欲的人,對於衣食住行,只要能遮身充飢即能滿足,如顏回,孔子見他生活窘困,故於路旁放一錠金,寫上:「天賜顏回一錠金」,顏回看到黃金,絲毫也不動心,只是寫下:「錠金不付命窮人。」便瀟灑地走了。聖人因能知足,故能守節不被利欲所誘,所以無欲謂之聖。
第二、寡欲謂之賢:《佛遺教經》云:「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賢能之士,因其寡欲不多求,所以不與人爭名求位,不為權勢利益所惑,他們不屈於脅迫,不委身事惡,更不以自身的喜好,對事物做出不公的判決,所以寡欲者謂之賢。
第三、淡欲謂之士:何西疇云:「士能寡欲,安於清淡,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外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讀書人,日常行誼不忘先賢之道,能以淡欲為治身之本,故能無執地面對世俗名利,因而處事舒泰安詳、不驕矜做作,所以淡欲謂之士。
第四、離欲謂之僧:龍樹菩薩說:「欲為苦本,眾禍之源;敗德危身,皆由此起。」世間的欲樂,皆為苦海輪迴之本,如果能摒棄世間五欲的枷鎖,遠離一切貪愛的執著,斷絕所有聲色的追求,而進入心靈自在的境界,我們謂之為僧。
第五、貪欲謂之痴:眾生每天勞累奔波,除了滿足衣食住行所需之外,所謂「衣食足而思淫欲」,甚至「財色名食睡」無有饜足。但是當人們得到了情感、權位、財富、美貌後,真的就會快樂嗎?「欲海千層浪,苦海萬重波」,眾生愚癡,看不到欲望如無底深淵,因此在欲海裏浮沉,因而在六道中無法跳脫。
第六、多欲謂之凡:歷史上,許多功名場中之人、坐賈行商之流,為了求名求利,不惜曲躬諂媚,成為悖理忘義之徒;為了貪財貪色,泯滅道德良心,成為欲望的奴隸,就如朱文公所說:「欲之甚,則昏蔽而昧理義」,所以多欲謂之凡。
第七、逐欲謂之邪:《韓非子》云:「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人一有了貪欲,就會想盡辦法來滿足自己,為了達到目的更會不擇手段,因而生出種種的邪念,所以逐欲謂之邪。
第八、縱欲謂之狂:社會上,凡犯下殺業、偷盜、淫穢的罪刑犯,大都是因為縱欲所致。《大般若經》云:「欲如利劍、欲如火聚、欲如毒器」,如果放縱己欲,為所欲為,就會引發成為傷人的利劍、火聚、毒器,所以縱欲謂之狂。修身要嚴,莫使造諸惡;修心要密,莫使生欲念。所以「欲的認知」有下面八點:
第一、無欲謂之聖,
第二、寡欲謂之賢,
第三、淡欲謂之士,
第四、離欲謂之僧,
第五、貪欲謂之痴,
第六、多欲謂之凡,
第七、逐欲謂之邪,
第八、縱欲謂之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