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致丞 台南市台南一中二年七班
誠和謊,總是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同天秤的兩端,評判著我們的道德標準。但在誠與謊之間,卻隱約有著一個「客套」的平衡存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沒有實話般的鋒利和謊言的傷害,卻能在人際之中扮演著「緩和劑」的功能,似乎有了它,這世界就多了幾分和平。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用各種客套話來包裝我們的本意,「年輕的大姐姐好!」「你那兒子好有出息!」「你這件新衣好漂亮啊!」即便我們都明白自己言不由衷,仍持續在真假之中東拼西湊,藉此給予他人好的心情,以及面對生活的勇氣。
我的鄰居是一位心理醫生,在和他的聊天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他們的職責並非如一般醫生一樣,會確實的告知病患病情,而是用一句句客套與保密來給予患者信心,使他們不再懼怕未來,能祛除因病痛帶來的夢魘,使他們勇於面對病情變化中每一個將至的難關。
如果抽走了世上所有的客套話,那麼世間將變得冰冷且無趣;但若實話從世上消失,那社會也將了無秩序,人與人之間將毫無信賴可言。因此,有些客套的存在,正是為了改進人際關係,作為互動中的緩衝劑,發揮了其調和、黏著人際的功用,使可能發生的嫌隙不再被放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