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沿線捕捉到的「台灣管鼻蝠」。
圖/特生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歷經九年工程,蘇花改明年一月六日通車,不過近來一份報告卻顯示,十年前蘇花改環評生態調查明顯「失真」,二○一○年為期一年的調查顯示蘇花改沿線有七種蝙蝠、「數量不多」的長鬃山羊,但農委會特生中心二○一二年進駐,一年就記錄到十七種蝙蝠、上千隻次長鬃山羊。生態界直言這已是環評長年詬病,調查形同「玩假的」,卻長期遭到政府漠視。
國家重大工程進入環境影響評估時,開發單位都會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生態、水文、地質等調查,但生態界人士直言,顧問公司為完成「使命」,很難明目張膽說「當地物種豐富、不宜開發」,加上人力、專業參差不齊,都讓生態調查失真成為公開的祕密,將可能在動工後,因無法真正呈現當地生態樣貌、缺乏後續生態補償措施,衝擊物種棲地。
蘇花改二○一○年以二十二天時間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二○一一年動工後,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委託農委會特生中心,從二○一二年開始執行為期十年蘇花改指標生物研究計畫,明年通車後將再進行三年監測。
特生中心日前最新報告卻明顯可見原本環評調查「失真」。根據報告,弘益生態顧問公司二○一○年執行生態調查時,記錄到台灣葉鼻蝠、台灣小蹄鼻蝠等七種蝙蝠,但特生中心二○一二年開始調查後,同樣一年就調查到十七種蝙蝠,截至二○一六年更達二十二種,調查人員直言「原本調查顯然可議」。同樣情形也發生在長鬃山羊。特生中心二○一二年調查發現,長鬃山羊廣泛分布蘇花改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