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摩洛哥的國際交換學生Mariam說,以前因籤詩內容艱澀,台灣朋友較難用英文解釋含義,以致她無法了解內容,覺得相當可惜;現今慈護宮提供雙語籤詩,英文翻譯簡單明了,讓她終於感受到抽籤詩的新奇驚喜(圖/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新北報導】台灣寺廟是許多國際旅客朝聖之地,神明指引的籤詩更是不少外國朋友想體驗的文化習俗,卻常苦於看不懂中文,無法領略其中奧妙。為此,新北市民政局鼓勵寺廟提供中英雙語的籤詩,其中,北海岸的金包里慈護宮率先完成建置,除了籤詩,寺廟歷史簡介、參拜路線圖、參拜禁忌等都有雙語解說,讓外國人也能請神明指點迷津。
慈護宮董事長游忠義表示,金包里慈護宮有逾兩百年歷史,主祀媽祖,籤詩是六十甲子籤。十月起推出雙語籤詩,並設置擲筊說明等雙語資訊,不僅吸引國際香客體驗籤詩文化,許多來拜拜的學子也說雙語籤詩較有趣,能用不同方式學習英語。
來自摩洛哥的國際交換學生Mariam說,以前因籤詩內容艱澀,台灣朋友較難用英文解釋含義,以致她無法了解內容,覺得相當可惜;現今慈護宮提供雙語籤詩,英文翻譯簡單明了,讓她終於感受到抽籤詩的新奇驚喜。
新北市民政局長柯慶忠指出,許多外籍人士對宗教文化都感到新鮮,但卻因語言隔閡,無法領略這樣的宗教習俗。
宗教相關的英語單字,例如靈籤的英文為「Chinese fortune sticks」、線香為「incense」等,一般民眾日常生活都較少使用,期望藉此讓更多外國遊客得以體驗台灣信仰文化。
柯慶忠說,目前除料慈護宮已建置雙語籤詩外,新莊地藏庵、林口竹林山觀音寺、貢寮東興宮及仁和宮等寺廟也表達設置意願,盼更多廟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