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台灣毛豆產業發展逾四十年,走過一頁興衰史,經全面機械化,強化冷鏈技術後,成功打進日本市場站穩腳步,目前每公斤毛豆賣到日本可賺進兩塊美金,是名副其實的「綠金」。業界近年更發現,台灣內銷市場仍大有可為,本月七日將在屏東崁頂農場二十五區舉辦「魔金傳奇」毛豆文化祭,讓國人更認識毛豆的營養美味。
冷凍蔬果公會理事長蔡敬虔說,毛豆過去都是一級品外銷,次級品留國內市場,以致國人對這項作物不甚重視,但隨著國際市場打開後,情勢翻轉,這麼營養美味的好食物,也不能輕忽國內市場的需求。
他說,日本是台灣毛豆主要外銷國,一年消費量約十萬噸,台灣人口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現消費量僅五千噸,按人口比推估,國內市場還有二、三倍的成長空間,大有可為。
毛豆富含豐富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台灣四十年前投入發展,以雲林以南為主要產區,一年兩收,至今約種植九千公頃。繼一九八○年代打開外銷市場後,二○○七在高、屏二縣市開闢生產專區大規模種植,每年出口日本約三萬噸,占日本進口量的四成,已連續十一年拿下最高市占率。二○一七年外銷量近三萬八千噸,貿易額達二十四點五億,更創下紀錄。
農糧署技正林巽智表示,台灣每年都與日本業者舉行懇談會,鞏固市場。高雄農改場長戴順發說,台灣毛豆不斷改良品質,廣受消費者喜愛,最近十年來產銷成績非常亮麗。
台灣區冷凍蔬果工業同業公會承辦今年度「毛豆文化祭」,預訂本月七日在屏東崁頂農場二十五區開放民眾下田採毛豆,現場免費贈送四千包毛豆,也準備三百個大獎藏在毛豆田供尋寶,最大獎是一分重的金幣。
產銷健全 翻身綠金
台灣區冷凍蔬果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敬虔一家三代從事毛豆產業,見證毛豆生產史。他表示,毛豆因機械化起步快,沒有缺工問題,已有健全的產銷秩序,不致像高麗菜等蔬果會有滯銷危機,是值得大力發展的優質農作。
國產毛豆為何能翻身銷往國際變成「綠金」,蔡敬虔說,台灣毛豆因維持高品質,做出市場差異化,才能在日本市場立於不敗之地。不只日本,近一、二十年來毛豆已銷到歐美二十五國,歐盟、天寒地凍的蘇聯及中東沙漠國家都攻進市場。
蔡表示,剛採收的毛豆四小時內能運到工廠加工,六小時內冷凍完成,解決勞力不足問題,也保持鮮度提高品質,這些都是競爭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