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勞動部六年前推動有「鐘點移工」之稱的「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因適用資格嚴苛、民眾使用習慣無法改變,導致申請案量少,承辦機構不堪虧損陸續退場。今年七月最後一名移工轉出遣返,試辦計畫正式終結。
鐘點看護移工首創打破一對一聘雇模式,改由長照居家服務單位當雇主,搭配本勞,指派外籍看護工到有照護需求的家庭鐘點服務。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薛鑑忠表示,該計畫開放非營利機構引進外展看護移工,原本有八家居服單位通過審核,但最後僅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廣恩老人養護中心、台南弘福社區關懷照顧服務協會、彰化葳群公益慈善事業基金會四家實施。他坦言,由於有申請外展看護移工需求的家庭,同時也具備申請外籍家庭看護工的資格,民眾自然優先選擇全天候的家庭看護工,鐘點案源嚴重不足,機構紛紛喊停。
弘道基金會專員李惠美說,當時引進外展看護提供月薪兩萬六千元,比一般外籍家庭看護多,除對移工進行照護專業訓練,也提供住宿、協助生活管理,希望透過本、外籍看護分工,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照顧服務效益。
李惠美說,若使用鐘點移工,被照顧者一個月下來,可能須負擔三萬多元,比二十四小時家庭看護工多支出一萬多元,因此大多數人傾向二十四小時、一對一的外籍家庭看護工。
會申請鐘點服務,多是家庭看護工期滿出境、遞補的空窗期,才會申請,因案量少,空班時間愈來愈多,但機構仍需照付薪水,執行三年來,弘道每年虧損約百萬元。
薛鑑忠解釋,勞動部曾為此開會討論放寬申請資格,盼擴大服務對象,但遭部分民間團體反彈,認為將衝擊長照體制、壓縮本國照服員的工作機會,勞動部目前沒有重啟看護工外展計畫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