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日出現「假新聞法」執法首例,政治人物畢博淵在臉書以「不實及誤導」的貼文觸法。圖/unsplash
編輯張睿杰整理
打擊假新聞世界各國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新加坡上月開始實施「假新聞法」,25日出現執法首例,政治人物畢博淵(Brad Bowyer)於當日應財政部長要求,更正他質疑國營投資公司獨立性的臉書貼文。
《聯合報》、《路透》報導,根據星國政府核實網站的聲明,畢博淵以「不實及誤導」說法,宣稱星國政府影響國營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多項決定。
畢博淵說,政府根據星國「防止線上虛假和操縱法案」(POFMA,即俗稱的假新聞法)提出要求後,他已在臉書貼文上方貼出更正訊息,還附帶政府聲明連結。

圖說:新加坡政治人物畢博淵,更正他質疑國營投資公司獨立性的臉書貼文。圖/擷取自畢博淵臉書
他在臉書貼文說:「遵循那項要求,我沒問題,因為我覺得,在必要時呈現某些觀點、澄清及事實更正訊息,這是公平的。」他還提醒所有針對星國內政及社會議題發言的人,尤其是具有影響力的人,在發言時要特別小心。
路透指出,畢博淵在英國出生後來入籍新加坡,曾是星國執政黨及反對黨成員,但從未競選過公職。他在臉書上,自稱是「關心時事、努力讓明天更好的新加坡人」。
新加坡認為,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國內有不同族裔及宗教人口,民眾又普遍可上網,新加坡面對假新聞時特別脆弱,人權團體曾關切,假新聞法會被用來扼殺言論自由,且讓異議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