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都發局修繕歷史建築「池田屋」,邀請民眾體驗文資建物修復技術(圖),並以菅莖做為材料。
圖/高市都發局提供
高市都發局修繕歷史建築「池田屋」,邀請民眾體驗文資建物修復技術,並以菅莖做為材料(圖)。
圖/高市都發局提供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都發局推動「六龜之心」山城再造計畫修繕歷史建築──池田屋,為了讓民眾體驗文資建物修復技術,昨與六龜區公所辦「池田屋修繕」導覽解說活動,吸引不少民眾參與,體會六龜歷史建物的演變。
都發局長林裕益說,屋齡九十年的高雄客運六龜站,原名為「池田屋」,是六龜區唯一具有歷史建築身分的日式老屋,山城再造計畫今年三月開始行動,將原本破敗傾頹的建築,改造為「六龜故事館」及旅遊資訊中心,隨著修復工程的推進,逐漸重現當年風貌。
都發局都市開發處長郁道玲指出,日據時期,六龜是採樟及林業重鎮,日人池田兵太郎於一九二九年建立池田屋,做為外來日人及日警的招待所與休息處。一九六一年轉由高雄客運公司承購,做為客運站使用,日後五十餘年,肩負六龜、茂林、桃源等地住民聯外交通轉運樞紐。二○○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都發局委託建築師劉金昌規畫池田屋歷史建築修復,發掘出許多隱蔽於老建物的文史價值,例如,屋內以荖濃溪卵石及溪旁所生菅莖為材料,製作房屋牆體;以漿砌卵石及編菅莖夾泥的特殊工法施作,彰顯池田屋起造時,就地取材建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