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處昨天發布七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躉售物價指數(WPI),七月CPI為一百零五點零一,較六月下跌百分之零點二四,較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零點三四。民眾對於CPI下降,直呼「不可思議」,因為實質感受真的不是如此。
對於民眾疑惑,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解釋,物價統計是衡量整體物價變動概況,並不是以個別物價變動情形來呈現,如果以不含蔬菜水果的物價指數觀察,七月CPI年增率實則上漲百分之一點四四,是五個月來的新高。
他說,若剔除魚介及能源的核心物價,七月CPI年增率上漲百分之一點一一,這可能與民眾的感受較為貼近。
依據主計處發布的物價變動概況,七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一百零五點零一,不僅較六月下跌百分之零點二四,也較去年七月下跌百分之零點三四,創下去年十一月以來最大跌幅;一至七月平均CPI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零點四七。
七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為一百二十四點四六,較六月上漲百分之零點一,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四點零二;一月到七月平均WPI年增百分之六點六五。
吳昭明說,七月CPI較去年同期下跌,主要是因為去年七月接連有碧莉絲、凱米兩個颱風來襲,使得蔬菜、水果價格上揚,今年蔬菜、水果價格大幅下滑,因而抵銷了食用油、蛋類、魚介、乳類等部分食品漲幅;去年燃氣、中藥材、補習費及國外旅遊團費價格相對較高,也是原因之一。
財經學者指出,一月到七月份平均WPI的漲幅高達百分之六點六五,顯示民生物資的批發價格高張,但是下游的消費者物價漲幅卻不高,甚至負成長,顯見成本上漲壓力還沒有完全反映在商品價格上,預估物價可能一直到年底都不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