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現代人久坐、滑手機,經常有肩頸僵硬、痠痛問題,不少人會照射紅外線燈來緩解。食藥署提醒,皮膚有外傷、發炎性傷口、皮膚疾病或是對溫度不敏感者,都不適合使用。
食藥署指出,坊間近年來出現不少宣稱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僵硬的「紅外線燈」產品,屬於第二級醫療器材。
食藥署解釋,紅外線燈在肉眼觀察下會產生紅色光,具有可散射紅外線波長能量,可局部加熱淺層肌肉和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紓緩肌肉疲勞、痠痛與僵硬。此外,民眾在家使用紅外線燈也得注意使用時間及距離,食藥署建議,紅外線燈最好和患部維持三十公分距離,使用時照射部位最好不要覆蓋布料,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尤其千萬不要將光線直照臉部,以免傷害眼睛。
食藥署提醒,紅外線照射療法是治療、保健的輔助工具,千萬不可過度使用,如身體有不適仍因尋求醫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