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落實實踐
星雲大師︰在我閱讀的書籍中,其中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精忠岳傳》,童年時讀它,雖然一知半解,但卻覺得有趣,且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個性;我自詡對佛教、對佛祖、對朋友很忠心。
除了《精忠岳傳》外,也陸續閱讀了各類中國小說,諸如︰《七俠五義》、《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酘酘等。記得一次到日本,一位信徒對我說:「師父,你寫的《釋迦牟尼佛傳》我都看過了。」我問他:「那你說說書中寫的一句話來聽聽!」他卻說:「哎呀!記不得了。」我回答:「這樣哪算是看過了!看書,要能記得。」
儘管我從沒進過學校念書,記得有一次,一名與我年齡差不多約七、八歲的小孩,從學校念書回來的路上,口裡念著:「短衣短褲上學校,從不遲到一分鐘。」那個時候大概是提倡「新生活運動」的時代,主張穿短衣和短褲,不用像過去戴瓜皮帽、穿長袍。
自從聽過這句話後,嘴巴就一直照著念,深怕有一天忘記了。之後,每當母親要我去買一些日常用品時,我就回以:「短衣短褲上學校,從不遲到一分鐘」,意思是說我要去買了。那時,我的母親覺得奇怪:「怎麼一天到晚念著同一句話?」然而,殊不知這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讓我知道「守時」的重要性。
讀書容易,實踐卻很難。佛教之所以衰微,在於經典很多,卻沒有人奉行。常聽人說:「有佛法就有辦法。」究竟什麼是佛法?佛法講慈悲,你有慈悲?佛法講忍耐,你能忍耐?佛法講緣起,你懂緣起?佛法講廣結善緣,你能廣結善緣?今年國際佛光會的主題,我提倡:「自覺與行佛」,要自我覺悟,還要實踐覺悟,不論閱讀哪一本書,能實踐是最重要的。
有些法師說:「聽你講話沒有引用哪一本經、哪一本論,說來應該不算是佛法,實際上,你講的卻統統都是佛法,都是佛經裡的道理。」主要的原因在於我讀書能融會貫通。讀書就如同吃飯,吃到肚子裡,要吸收消化,才能獲取營養。因此,我現在倡導人間佛教,它不是我個人的,都是佛經裡說的,它是佛陀在人間說的,才稱之為「人間佛教」。
中國人說:「開卷有益」,只要是讀好書,確實能「開卷有益」。要學習利用閒暇的時間讀書,讓讀書成為習慣。讀書要廣讀,喜歡再精讀,甚至讀書還要寫筆記,好比古人有許多重要的筆記流傳下來。你如果不寫筆記,就好像放電影,一下就過去了,你能記筆記,在心裡就能留下痕跡,等你有時間再翻出筆記,過去的往事就會一一浮現。
馬克思、列寧、恩格斯的書我也讀,在過去,如果我講我讀這些書,大概就被抓起來了。我沒有讀不懂,但我也不會信奉馬克思主義,世間上的知識應該是要有保障的,同時要讓人可以做探討,探討以後是黃金鑽石或是磚瓦石礫,我們心中的價值觀念,自然就會引導我們做取捨,希望各位參加今天的讀書會後,都能懂得如何選擇應讀的書籍。
融入生活 有效閱讀
簡靜惠︰在台灣,由於受到以往重視考試的觀念影響,使得許多人看到書本就討厭。我建議要將快樂、自由、彈性的氣氛塑造出來,在一定的壓力下附帶些溫柔,叫做「溫柔的壓力」,秉持這樣的原則,相信台灣的閱讀和學習風氣能順利地推動。
十八年前,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在一次機緣下與日本松下PHP研究所合作,正式開始策畫成立讀書會。在成立讀書會初時,我號召了我的同學、朋友,甚至鄰居一起組織讀書會,透過不同的管道組成了許多讀書會,並有機緣與佛光山結緣,尤其看到讀書會成員努力地在推動讀書會,更加令我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
鑒於企業界人士因平時工作的需要,多半會閱讀專業技術的書籍,但是對於人文知識、人文觀念的吸收,卻少得可憐,基金會舉辦一項「送人文到企業」活動,若是公司、企業團體有邀約,由基金會聘請在文、史、哲、藝術各方面的專家,到有需要的公司、企業團體帶領讀書會。
另一方面,平時與朋友閒聊時,也可將自己的讀書心得或看法帶入話題中,重點不在於炫耀自己的飽學多聞,而是透過分享讓對方也能吸收一些新知識或好觀念。若能如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或是談話的品質,也能逐漸獲得提升。十幾年的推動過程,我們發現有許多原本不愛讀書的朋友,慢慢地也將讀書當成個人生活習慣之一。
我覺得讀書一定要從快樂、輕鬆的心情出發。「哎呀!那麼多書,我都沒有讀,怎麼辦?」現在書籍的種類這麼多,這個沒讀、那個沒讀,緊張都緊張死了,還讀什麼書?因此,對於閱讀這件事,重要的是要先抱持肯定、認同的態度,先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書,開心了,慢慢地就會愈讀愈多,且愈讀愈深。
自己讀了有些心得,還要再跟別人分享,加以推廣,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人讀書的責任,如同星雲大師所說,讀書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所讀、所學的知識,實踐在自己身上,把它做出去。讀書要先用一種愉快的心情去接近且要持續,持續之後會覺得這個領域非常寬廣、愉快,自然可以悠遊其間,逐漸累積個人智慧。
讀書四步驟 循序漸進
柴松林︰現在人沒有以前人念的書多,可稱為是「閱讀衰退」的時代。根據一項國際性的調查顯示︰在三十個國家中,台灣是花最少時間讀書的國家之一,排名倒數第三。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台灣是大學密度最高的地方,就認為台灣人都愛讀書,事實上,台灣是不愛讀書的國家,今天更是個閱讀衰退的時代。人人不喜歡看文字,看到文字就頭痛,這樣的社會若是希望大家都能讀書,應該從哪方面做努力?
一、成立讀書會:如同佛光山創辦人間佛教讀書會鼓勵大家多讀書,讀書會是推動讀書很好的方式,成立讀書會還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二、建立尊重知識的社會:一個尊重知識的社會,人們自然也就樂於讀書;一個凡事向「錢」看的社會,人們自然認為讀書沒有什麼作用。我有一位學生,最近他失業了,跑來找我。我問:「你最近如何?」他說:「還用講嗎?失業了!老師,你一輩子讀書沒有賺到錢,也沒有地位,我很後悔念書念這麼多年。」可見一個不尊重知識的社會,我們很難鼓勵旁人讀書。
三、要以身示範:父母在要求孩子念書時,自己也要喜歡念書,如此才能鼓勵旁人念書,也就是說,要能夠以身示範。此外,當我們看到知識豐富、行為有禮、言語溫和的人,應該讚美他:「你看!那個人多了不起啊!因為他讀書讀得好,所以受人尊敬。」那麼,旁邊的人一聽,也會起共鳴,認為一個人只要把書讀好,就會有人尊敬。
四、建立危機感:隨著社會變遷迅速,過去所學的東西,經過幾年就沒用了。我經常勸一些朋友或同學:「如果你現在沒有繼續讀書,不要將畢業的學校名稱印在名片上,否則旁人會說:『這麼好的學校怎麼會出這樣爛的畢業學生?』」這個時代,一個人不論念了多好的學校,離開大學後,如果兩年內都沒有再進修,就沒有人會相信你念過大學。因此,要建立危機感,才會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