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論壇圓滿,中山第三分會會長吳如哲(右三)致贈主持人及與談人結緣品。圖╱人間社記者楊偉村
【人間社記者楊偉村台北報導】普門寺於九月二十八日舉行《佛法真義》論壇,由國際佛光會中山第三分會舉辦,分會輔導法師如言法師帶領儲備督導徐牡丹、督導陳賽香、督導廖仲明及林淑惠與談,近百人同霑法益。
「布施為四攝六度之首,也是廣結善緣的方法」,徐牡丹分享學佛後,一改布施時的有所求,因而感受到佛法的不可思議,勉眾以感恩回報之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
陳賽香分享三十年前面臨同修失業等困境,因聽從善知識勸導,藉出坡作務及朝山懺悔,卸下煩惱而度過難關;同修受貴人相助,也因此皈依三寶,在佛光會發心服務廣結善緣,讓人生走出不同的風光。
廖仲明引用《華嚴經》,以「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說明四攝法是度眾及增進人際關係的最好法門。
林淑惠因為母親以及善知識的因緣而起信,發願圓滿百次佛七及讀誦萬部《無量壽佛經》、要做「為眾生念佛,念念為眾生」的念佛人,以累積信願行三資糧。她對於能持續念佛如獲至寶,從中生起感恩心面對一切因緣。
如言法師表示,若要現證法喜安樂,就要捫心自問:「今天像佛菩薩嗎?」在學佛修行修心當中,有播種才能結果。法師勉眾透過溝通取得共識,站在團體立場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廣結善緣,就是行四攝。
最後,徐牡丹以《佛光菜根譚》的「有計較、有所求的布施,福德有限;不計較、無所求的布施,功德無量」與眾共勉;陳賽香用「改變自己,成就自己,學習直下承擔,做自己的貴人」祝福大眾;林淑惠鼓勵大家,選一部經典,找到自己歡喜相應的法門,訂定修福修慧增長道業的功課,發願到極樂世界做好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