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撿垃圾 環境身型都變美

 |2019.10.04
240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瑞典興起「慢跑撿垃圾」(plogging)的潮流,該字結合「慢跑」(jogging)和「撿」(picking)兩個字的意思,這個活動不僅讓慢跑者保持身型,也讓環境變得更美好,現在這項運動正席捲到全球多地。

根據社群媒體最早的貼文,這項環保健身熱潮已在瑞典風行一年,但直到近幾個月才流傳到其他歐洲國家。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慢跑撿垃圾的人不僅獲得跑步的好處,蹲下撿地上的瓶罐和垃圾時,深蹲的動作還可強健核心肌群,而且只需要一套運動服、一個垃圾袋和一雙手套。

根據《Core77》雜誌報導,環保分子阿爾斯特倫(Erik Ahlstrom)是這項潮流的推動者之一。當他從瑞典滑雪小鎮奧勒(Are)搬到斯德哥爾摩時,他覺得這的城市就像垃圾場。

很多人看到垃圾就搖頭,一想到要撿起垃圾就覺得反胃。但根據瑞典文化組織網站,現在「慢跑撿垃圾」改變民眾對垃圾的看法,將清掃垃圾變成一種流行。阿爾斯特倫組織慢跑團體,讓大家邊慢跑邊打掃城市。

社群媒體Instagram上出現許多「plogging」的標籤,可看出全球多地正興起這項活動,包括英國、法國和泰國等。

重大體育賽季 產生75萬塑膠瓶罐

重大體育賽事每一賽季都會產生高達七十五萬個塑膠瓶罐,有鑑於此,綠化體育行業,透過全球體育賽事平台來加強體育迷的環保意識,勢在必行。除了「慢跑撿垃圾」之外,帆船賽、游泳、潛水也都可以清潔海洋;板球、足球、棒球、馬拉松等運動,也可以想辦法減少使用塑膠:

Volvo Ocean Race環球帆船賽是世界上最漫長和艱苦的體育競賽,為了公眾對環境永續和海洋塑膠汙染的意識,去年「塑戰號」參與了環球帆船賽的科學計畫,在航程中收集塑膠微粒相關資料;冒險家勒孔特以科學和永續為名,去年五月下旬出發,從日本東京游到美國舊金山。八千九百公里的泳程中,穿越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太平洋垃圾帶,每天採集海洋微塑膠,幫助了解正在進入我們食物鏈的微小汙染物。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群深海潛水員在阿拉伯海的海床上收集大量垃圾,藉此行動來提升大眾對塑膠廢棄物危害的認識,同時,潛水員也追蹤記錄該地區的海洋生物。

全球運動員 全面對塑膠說「不」

二○一八年四月,美國芝加哥白襪隊響應芝加哥水族館「拒絕塑膠吸管」倡議,成為第一支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印度班加羅爾和印多爾兩座城市的體育賽事,正實施「環保協議」,在印度超級聯賽期間,身穿綠衣的義工負責分類垃圾,並透過教育來提高觀眾的環保意識。

英格蘭的托特納熱刺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其中包括禁用塑膠吸管、塑膠攪拌棒、塑膠餐具以及包在這些用品上的一次性塑膠包裝。英格蘭橄欖球也推出球迷杯,可當紀念品或退押金。

二○一八年的倫敦馬拉松是有史以來最火熱,也是最獨一無二的,因為舉辦方嘗試推行可堆肥的杯子來減少一次性塑膠瓶罐使用,以杜絕往年賽後塑膠瓶罐散落滿地的現象。比賽結束後,這些瓶罐將被回收利用,並追蹤杯子的使用情況。

運動員、體育愛好者和體育社群,正全面聯手對抗毒害海洋的塑膠汙染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