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開講 靜止的詩猶在流動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 |2019.09.30
1297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許貞慧大樹報導】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三展廳的「心瀞.觀漪──郭心漪水彩巡迴展教育推廣講座」,二十八日在本館二樓多功能教室,邀請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以「靜止的詩猶在流動」為題,與現場九十名聽眾,共同走進文學與藝術的精采世界,體驗文學與藝術的生命力展現。

陳芳明提到,「文字與顏料的使用不同,但人生的美感卻是相同;文學與藝術帶領我們往生命裡看不到的世界」,文學與藝術能流傳的原因,就是要不斷被看見,不斷開起新格局,窮其一生追求心中最美的風格,如此地努力不懈,與時間對抗,不斷的覺醒,不屈不撓。

「鬼斧神工」,是陳芳明第一次欣賞郭心漪的畫作時,由心而生的讚歎,讓他駐足良久。他提到,水彩的流動性不易控制,最初誤以為是油畫,因作品色彩鮮麗,似乎只有油彩才能達到;尤其郭心漪擅長的畫風,是以立體的手法繪畫出靜止的水,以漣漪呈現出池塘中水的光影和倒影,抓住稍縱即逝的剎那。

陳芳明說,他不相信「一見鍾情」,因為要「多看一眼」,那回頭再多看一眼,「細讀」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創作要有自己的風格特色,臨摹作品永遠不能超越,「獨一無二」的風格才應是創作藝術所追求;文學也一樣,他所出版的《台灣新文學史》,從一九二○到一九八○年代,六十年所出現的詩人、散文家,個個有其風格,其中他最崇拜余光中。

「水和雲」是畫家最不易呈現的題材,但郭心漪卻將水的流動與透明呈現得唯妙唯肖;陳芳明說,散文寫了一輩子,自問能用文字如此呈現嗎?文學的文字功力是靠讀者的想像,稍縱即逝;但藝術的力量,卻能在與作品相遇時,抓住永恆。這都是因為郭心漪的內心世界,「心靜」才能創作出如此動人的藝術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