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戲偶撿垃圾 一學就上手

曹麗蕙 |2019.07.31
3207觀看次
字級
黃憲章在台北偶戲館展覽記者會上,示範演出懸絲偶搖骰子。圖/記者曹麗蕙
圖為「小丑樂團」戲偶,右圖為「鐵口直斷」戲偶。圖/記者曹麗蕙
黃憲章為每齣戲創作獨一無二的戲偶角色。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在偶藝師黃憲章巧手操弄下,每條細線牽動著活靈活現的戲偶,一會兒是廟口乩童搖鈴、一會兒是清道夫撿垃圾,觀眾看得目不轉睛,接著他邀小朋友上台操偶,小男生原本不知所措,沒多久就上手,當成功夾起垃圾時,現場爆出歡呼,黃憲章笑問:「是不是比夾娃娃好玩?」

來自嘉義的黃憲章是國中小懸絲偶戲團的指導老師,也教年逾七十歲的阿公、阿嬤,有別於中國傳統與西方風情,他加入在地元素,打造創意台味懸絲偶。為何投入這門藝術?他笑說,因《真善美》經典影片,開啟他「一生懸命」的懸絲戲偶創作。

做《真善美》道具

開啟他懸絲偶創作

黃憲章原從事廣告印刷、舞台道具製作,十六年前國小音樂老師拿國外《真善美》影片中一段懸絲偶表演給他看,希望他幫忙製作懸絲偶,讓學生表演音樂劇,黃憲章說,「那時覺得挑戰滿大的,一切得從零開始」。

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懸絲傀儡戲,現今在台灣主要隨酬神或驅邪等宗教科儀附帶演出,發展較停滯,不似國外的懸絲偶表演與國內布袋戲興盛。黃憲章愈接觸愈有心得,「它設計感強、創作性高、動作豐富」,加上學生巡演大受歡迎,他受鼓舞,開始自學、推廣這門迷人藝術。

一開始他主要製偶,漸漸連操偶、劇本、音樂、推廣都一手包辦。他匠心獨具,改良運用超輕黏土塑雕偶頭,「這樣可加可減、表情能更生動,還能長期保存」。

不囿於傳統16條線

減為7條更加親切

他為每齣戲創作獨一無二的戲偶角色,且不囿於傳統十六條基本操作線,簡化至七條,再根據角色動作需求增加調整,好處是更易操作,學生學習意願會提高,利於推廣。

他現擔任雲林北港國中、嘉義大鄉國小懸絲偶團,以及團員平均年齡逾七十歲的「笑瞇瞇懸絲偶劇團」的指導老師。他將表演內容結合在地故事,例如為「笑瞇瞇」打造廟口風情、爺孫趣味對話、江湖郎中賣藥、民間弄鐃雜耍等橋段,讓老人家透過表演重溫古早農村生活。

對於國中小學生,他加入西方童話故事和馬戲元素,製作出星際特工、鄉下老鼠、小丑樂團等劇碼,讓小朋友發揮口白創意,打造異想世界。

黃憲章分享,曾有位學生要退社,原因是「父母反對」,他深感不服,心想:「懸絲偶有什麼不好?」便發願「一生懸命」,用餘生提高懸絲偶價值。

雜耍星際特工入戲

戲碼歡樂給人接受

在他心中戲偶不只是戲偶,他注入情感,透過絲線操作,讓戲偶彷彿有靈魂,每個都栩栩如生,他笑說:「這不就像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不同的恩賜、天賦與使命,冥冥之中,上天透過無形的線指引、影響著我們」,他認為找到自身天賦後,就要全力以赴發揮。

在操偶藝術中,也能體悟人生,「解絲線,如同解心結」,有位媽媽在研習課程中,兩三下就把絲線打結弄亂,黃憲章饒富禪味說:「妳慢慢把線解開,問題就會解決了。」果然她解開絲線後,連帶心開意解。

黃憲章已在家中創作千尊偶頭,希望能和更多團體合作製作戲碼,讓更多人接觸懸絲偶,他強調,「我希望不管題材是什麼,都要是歡樂戲碼,因為演一次,就能複製、傳遞一次歡樂,大家自然而然能在歡笑聲中接受偶戲藝術!」即日起至九月二十二日,「一生懸命—黃憲章創作展」於台北偶戲館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