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每年購物節中國大陸民眾瘋「買買買」,光去年雙十一當日主要電商就有十三億五千二百萬件訂單。但有統計指出,快遞郵件一年消耗的瓦楞紙量,相當於砍掉七千二百萬棵樹。
去年雙十一購物節,大陸人再次「買」出世界紀錄,光是淘寶和京東這兩大網購平台的成交額就達到三千七百三十一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一兆六千八百億元)。
全民瘋網購的背後,留下大量難以處理的垃圾。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從二○一二年到二○一七年,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經從五十六億件飆升至四百億六千萬件。而到二○二○年,這個數字將可能會變成七百億件。
從包裝材料看,中國快遞業的包裝主要集中在快遞運單、編織袋、塑膠袋、封套、包裝箱、膠帶以及內部緩衝物七類。
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二○一七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二○一六年全國快遞共消耗約三十二億條編織袋、一百四十七億個塑膠袋、三十七億個包裝箱以及三億三千萬捲膠帶。光是一年消耗的瓦楞紙箱原紙,就達四千六百萬公噸,相當於砍掉七千二百萬棵樹。
不僅如此,快遞垃圾回收率極低。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中國快遞業的紙板和塑膠實際回收率不到百分之十,包裝物整體回收率不到百分之二十。
儘管坊間有環保包裝,但增加的成本,市場並不願意埋單。「二○一七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指出,逾百分之九十五受訪者表示,環保包裝成本壓力難以承受;逾百分之六十四的賣家認為,推廣綠色包裝的關鍵是把成本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