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新馬寺舉辦全柔教師祈福聯誼會,五十四所校園的教育工作者歡喜參與,包含國際人士以及教師。圖╱佛光山新馬寺提供
佛光山新馬寺舉辦全柔教師祈福聯誼會,五十四所校園的教育工作者歡喜參與,包含國際人士以及教師。圖╱佛光山新馬寺提供
【人間社記者盧潔嫻新山報導】佛光山新馬寺六日舉辦全柔教師祈福聯誼會,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祈福儀式,馬來西亞柔佛州校長職工會主席蔡勵佳、柔南教師公會主席蘇立良等五百位來自柔佛州五十四所幼教、中小學、國際學校及大專學院的教育工作者參與,其中包含國際人士及教師,還有四百位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
新馬寺副住持如彬法師表示,柔佛州政府過去曾舉辦教師聯誼會,並由各宗教輪流承辦,不過停辦後,今年由新馬寺主動發起,號召當地教育工作者相互分享學習,參與人數更創下新高。
解行並重 不忘初心
活動內容豐富充實,除祈福儀式外,南華大學副校長兼人文學院院長楊思偉帶來專題演講「幼教專業與成長」,他以自身經驗闡述台灣的幼教概況,讓馬來西亞老師借鏡;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任廖俊裕分享「學校中如何實施生命教育」,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透過校園活動、師生互動傳承品格教育;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教授主講「有理最美」講座會,指出二十一世紀的學習要注重良好品格及習慣養成。
洪蘭表示,科學實證大腦活化和主動學習具密切關係,指出閱讀能夠促使腦神經聯結,進而幫助人類發展批判性思考能力,並舉加拿大經濟學家一份長達三十八年的追蹤報告,從一萬七千名嬰兒身上尋找快樂和成功的關鍵來自我控制能力──正直誠實(良好的品德)及毅力。
覺誠法師則以幽默活潑的小故事,鼓勵全體教育工作者秉持佛陀教法「解行並重」的原則,觀機逗教、不忘初心,努力教育下一代。
分組交流中,大眾對「生命教育」課題達共識。馬來西亞敦胡先翁大學林益豊講師、天猛公師訓黃詩藝講師率先表示,大專生的校園生活,需要正確的生命教育引導,進而賦予學習生涯意義。
整合資源 提升專業
對新馬寺推動的三好校園講座、假期生命體驗營、假期學習營、海外參學團等,老師們熱心為自己及學生爭取因緣。百餘位從事幼教的工作者,面對高科技與教學轉型時代,希望有更多如新馬寺提供的交流平台,從中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豐富的課程與分享,讓與會者討論熱烈,甚至反映聯誼會時間希望能增長到兩天,讓彼此能有更多時間探討教育問題,如何將三好帶入校園。
與會人員尚有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南馬協會會長林培傳、教師分會鄭泳宏,以及南華大學文學系教授兼主任陳章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