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移民到台灣的恩主公醫院副院長蔡卓城。
圖/黃旭昇攝
唐唐(右一)過年期間與家人出遊,父母親看到她與兒子(左一)在台灣的新生活,覺得很欣慰。圖/唐唐提供
文/黃旭昇、梁君棣
「我無法忘記台灣對我的好,就算學長邀我回去開業,我還是決定留下來,這一待就是三十八年,不但落地生根擁有中華民國國籍,還有了兩個寶貝女兒。只要不談政治,台灣什麼都好。」恩主公醫院副院長蔡卓城說出心裡的話。
來台習醫就此安家立業
他用醫療回饋台灣
在香港出生,十八歲從香港的宣道中學來台灣念書,為了先熟悉中文、台灣的聯考制度與考試題型,及必考的三民主義,蔡卓城在國立華僑中學念了一年高三。他還記得,他參加民國六十幾年的大學聯考,考上台北醫學大學後,一路在醫療領域奉獻至今。
這名來自香港的醫師,積極的融入台灣,不僅用粵語腔的國語和病患及家屬互動,偶爾也說起台語,這是他十年前就開始練習的溝通技巧。他認為,雖然台語不一定很標準,但病患可充分感受到誠意,即使偶爾需要護理師協助翻譯,但對醫病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蔡卓城說,如今的一切成就,都是台灣帶給他的,人必須吃果子拜樹頭,飲水思源;他也透過研究回饋台灣,他在藥物對於心血管內壁的老化與硬化的治療研究,獲得了新北市第一屆醫療公益獎教育研究項目獎項。
身為僑生,在台灣念書、就業、研究,他說,「我必須花比別人多三倍的努力,我的努力也從來沒有停下來過。」不過,蔡卓城並未因此放棄,也從未想要離開台灣,他知道,在台灣有很好的發揮空間,他除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他還積極在中國與亞洲各國間參加研討會,分享台灣的卓越醫療經驗。
宜蘭人情味猶如老香港
新生活一改她焦躁毛病
另一個從香港到台灣生活的移民唐唐(暱稱),則對台灣的人民與環境讚譽有加,「我真是太喜歡宜蘭了!空氣好,人又和善,我在這裡非常開心,過著豐富又感恩的新生活。」
台灣自由的氛圍、人民友善、環境舒適,以及兒子有繼續念大學的機會,是吸引唐唐移民台灣的主要原因。二○一五年九月,她帶著十七歲的兒子從香港移居到宜蘭市,展開新生活。會選擇宜蘭落地生根作為她人生再次起步的地方,是因為唐唐覺得宜蘭的風土民情與六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很像,人們很重情義、相互關懷,更看重別人的需要。
唐唐說,自從當了「宜蘭人」之後,她發現宜蘭濃濃的人情味,改變她過去焦躁、易怒、胃痛、不安的情緒,且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當地人熱情又單純,幫助她快速融入宜蘭的生活圈。此外,唐唐在宜蘭社區大學選修課程,她認為,「在台灣,只要願意,有很多終身學習的機會。」
唐唐的父母今年過年期間從香港來探望女兒與孫子,看到他們在台灣的新生活,也覺得很開心。今年九月,唐唐在台灣的移民生活將屆滿四年,現在她也發揮台灣人愛心滿滿的特點,固定到醫院、老人中心當義工,如果不是她的廣東國語露餡,大家還以為她是宜蘭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