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於金光明寺舉行,研討《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圖/王柏貞提供
【人間社記者陳雅容、吳仕英、胡巧鵝三峽報導】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主辦的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二十八日於金光明寺進行第七場次,以經典導讀與主題論壇,研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著作《般若心經的生活觀》,逾五百位愛書人透過《心經》找到「觀自在」的妙方。
佛光山講師永文法師導讀《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並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與生動有趣的故事,幫助與會者了解《心經》的精隨與日常生活運用之道,「《心經》是心的道路,而心有草木心、肉團心、緣慮心等,雖然形象有所不同,但本質不會改變」。
主題論壇由金光明寺副住持有果法師主持,邀請與談人永文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金光明寺住持暨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分享個人弘法歷程、與《般若心經》相應的生活體驗,幫助眾人思惟生活中擁有般若的妙趣。
滿謙法師先指出智慧與般若的不同,並以近期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為例,教導大眾觀照緣起性空的道理。法師表示,現代人容易焦慮,易產生情緒影響人我和諧,他鼓勵大眾誦持《般若心經》,讓「能所兩忘、超越對立」,發揮善的影響力。
永文法師透過英國菲利普親王的言行,點出佛教講命運,但是命運操之在己,「一切皆是受、想、行決定命運」。他鼓勵大眾參加人間佛教讀書會,以運用「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智慧,跨越世俗的煩惱與障礙。
覺培法師解說人的妄想執著,來自誤以為世間一切是實有,且是不變的;他以「空」字點出《心經》核心價值;若能「行深」層層觀照,不起執著,深度看到這世界一切現象皆是「因緣和合」而有,即能了知「色」物質的本體是「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