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一年一度的「保生文化祭」,其中重頭戲火獅今年首度提前亮相。圖/翁浩然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北台灣宗教盛事「保生文化祭」今起至六月三十日熱鬧展開,包括家姓戲、古蹟導覽、美術展、音樂會等系列活動將接力舉行,其中重頭戲就是保生大帝聖誕前夕的民俗藝陣表演及放火獅,將在十八日驚豔登場。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藍世聰表示,過去廟宇舉辦廟會活動,大多燃放鞭炮,祈求趨吉避凶,但保生文化祭強調藝術美學,藝陣表演讓民眾體驗不一樣的廟會文化,而火獅更是百年工藝的美感呈現。
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表示,去年底升格國定古蹟的大龍峒保安宮,自一九九四年開始轉型,舉辦「保生文化祭」系列活動,期待呈現和以往不同的廟會新文化,尤其是恢復曾在台灣失傳的「放火獅」古禮。今年火獅邀請國內知名紙藝藝師李清榮製作,花費近一個月完成,火獅以竹子為支架,上面紮滿各式蜂炮,並以紙黏成獅子的外型,整體高八尺三、長九尺,是相當大型的傳統工藝作品。
廖武治說,火獅將在十八日晚間施放,結合蜂炮氣勢與傳統手工紙紮藝術,在二十一響禮炮後,數以萬計的蜂炮自火獅中直衝雲霄,炮聲震耳欲聾、火光四射宛如白晝,象徵著辟邪除疫,相信可讓信眾重溫台灣舊時廟會的歡慶氣氛。
廖武治強調,在都會區重現「放火獅」古禮,難度相當高,除了安全措施,最困難的莫過於保安宮恰好位在松山機場航道之下,每年放火獅儀式,都要和松山機場協調,請塔台知會班機避開火獅施放的這三十分鐘,「一項傳統民俗的保存和維持要靠許多人的堅持及協助,真的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歡迎大家一定要來體驗這難得一見的宗教慶典活動」。
此外,廖武治表示,今年表演藝陣除了有戲曲學院帶來「金母祝壽會眾仙,五穀豐登慶豐年」及保安宮北管社等傳統藝文團體,更有來自建安國小管弦樂團、金華國中弦樂團、蘭州國中管樂團、內湖高中管弦樂團等特色樂團,讓「在地傳統文化與西方音樂對話」齊放光彩。
此外,為發揚醫神保生大帝懸壺濟世精神,特舉辦「財團法人保安宮第二屆醫療奉獻獎」,公開表揚獲獎醫師或機構,設有「醫療奉獻個人獎」及「醫療奉獻團體獎」,頒發獎牌及獎金一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