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溪口國小學生設計繪製阿美族公仔,轉換成馬賽克磚牆面,成為廁所美學印記。圖/教育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陰暗、老舊的廁所,常成為校園清潔及安全死角,膽小的學生往往不敢獨自上廁所,甚至繪聲繪影謠傳鬼故事。教育部為此全面補助改建國中小老舊廁所,且偏遠學校補助加二到四成。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指出,廁所是一國之門面,社會及國民水平高不高,到廁所走一趟就知曉。尤其校園老舊廁所,若太過陰暗、不 方便,也恐成為安全死角。國教署自一○四年起補助地方政府改建國中小廁所,除了改善管線漏水、地板溼滑、增加通風,更加入美感元素,迄今已補助一千一百零六校、三千九百零八間,平均每年預算七千萬到上億元。
教育部補助改善廁所,也希望校方能因地制宜、融入美感教育,例如花蓮壽豐鄉溪口國小,學生多來自阿美族,學校發揮創意由學生設計繪製阿美族公仔,轉換成馬賽克磚牆面,成為廁所美學印記。學生還設計蝴蝶牆面,融入阿美族文化特色,突顯蝴蝶校本課程的意象。
雲林縣水林鄉文正國小是另一個「美感廁所」,不但車站造型充滿童趣、互動性,還加上裝置藝術,以及腎蕨植栽區點綴,讓整個廁所有如公園般充滿綠意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