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白楊樹之秋

 |2007.07.15
436觀看次
字級

讀本:白楊樹之秋
讀書會:貓頭鷹圖書館 青春讀書會
導讀者:陳明穎(榮總護士/專職媽媽)
記錄人:雅婷


《白楊樹之秋》是以倒敘法的方式去探討「死亡」的問題,主角從二十歲的觀點回憶小時候有關爸爸的死亡和一路上從不曉得爸爸為何而死到接受這個事實的心路歷程。朱大哥表示,以成人的角度出發去回想,相較於模擬青少年觀點的寫作,反而能夠探討到更深層的部分;本書在某種程度是可以被歸類為成人小說。

明穎分享到,本身是護理背景,所以看到書中角色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都會與自己過去的經驗應證。像是當人經歷極大的創傷後,整個生活秩序會被打亂,因而產生一種壓力症候群症狀,當事人會無法以正常人的思維去認知事情,如同千秋因喪父造成的精神關能症。

朱大哥也提到,許多小說中都會有類似情節的描述,一個人因為劇烈創傷後產生的憂鬱現象和心理,他第一次接觸是在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的女主角│直子,也是歷經創傷後造成精神病,呈現一種異於常人的平靜,非常詭異。朱忠英也提到,人會有一種想要逃離傷痛的心理,希望可以停留在事情未發生之前的狀態。明穎以專業的口吻說,這是一種自我保衛的方式,試圖將世界和自己隔絕,以避免再受到傷害。

此外,當一個人罹患憂鬱症時該如何度過,也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朱大哥和曾富榆都表示,過往身邊都有朋友有類似病例,但是卻發現使用藥物控制,反而會使自身被藥物所控制。明穎強調,當事者在服用藥物控制時,心中要有強烈的支撐力量,並且要有主動求助的意志,才可以跳脫原有的情緒和恐懼。朱大哥說,憂鬱症的患者需要旁人協助(親友),用愛的力量將當事者從負面、恍惚的狀態中拉出來以跳脫憂鬱。最後明穎提到,很多憂鬱症是源於自身處理事情的習慣和態度所促成的,若能常以正向的角度取代負向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沒想到這本書竟然會帶領著我們探索「憂鬱症」等相關的議題,這實在是前所未料之事,大概這就是讀書會有趣的地方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