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閱讀最高階段 好學深思 心知其意

◎姬旻若 |2007.07.15
583觀看次
字級

俄國作家高爾基說他相信:「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一扇窗 。」

因為這扇窗,讓閱讀者有心的發現,除了看見身外的世界,更可貴的是,書中所寫竟然如鏡子般投射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其震撼非比尋常。因此,清朝文人張英描述自己的閱讀心得:「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閒適無事之人,鎮日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淒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

史學大師余英時先生在他的「論讀書--朱子讀書法」一書中提及:「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個真正讀書人所必須力求達到的最高階段。讀書的第一義是儘量求得客觀的認識,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創造力」,能「發前人所未發」。其實今天中文世界裡的有些「新見解」,戳穿了不過是撿來一兩個外國新名詞在那裡亂翻花樣,不但在中國書中缺乏根據,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脈絡。這番言語,值得喜歡悠遊書海者深思。

環顧坊間出版物如春來按耐不住的新芽,與閱讀人口數據競走,面對這麼多出版品在眼前嘩然爭寵,對閱讀者的閱讀品質是一大考驗,相對的,也無形當然也影響整個文化發展,在這當下誰來把關?這個責任應當是在我們每一個人自己身上,就像佛家所言「不假外求」,這是「求諸人,不如求諸己」,應該也是社會善的「共業」之締造基礎。

也是在余英時先生「論讀書--朱子讀書法」一書中,有這麼一段不長卻具震撼力的文字:「美國是一個市場取向的社會,不變點新花樣、新產品,便沒有銷路。學術界受此影響,因此也往往在舊東西上動點手腳,當作新創造品來推銷,尤以人文社會科學為然。不過大體而言,美國學術界還能維持一種實學的傳統,不為新推銷術所動。今年五月底,哈佛大學開了一次審查中國現代史長期聘任的專案會議。其中有一位候選者首先被歷史系除名,不加考慮。因為據聽過演講的教授報告,這位候選者在一小時之內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這個流行名詞。哈佛歷史系的人斷定這位學人太過淺薄,是不能指導研究生作切實的文獻研究的。我昕了這番話,感觸很深,覺得西方史學界畢竟還有嚴格的水準。他們還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實實地去讀書的。」

至於在閱讀行動中如何得遇心儀、契機的作家與作品,國學大師林語堂的《翦拂集大荒集.論讀書》一文中對於閱讀旨趣便說得明白:「讀書必以氣質相近,而凡人讀書必找一位同調的先賢,一位氣質與你相近的作家。……莊子亦好,荀子亦好,蘇東坡亦好,程伊川亦好。……找著思想相近的作家,找著文學上之情人,心胸中感覺萬分痛快,而靈魂上發生影響,如春雷一鳴,蠶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悅讀者!你可是已經找著一位「同調的先賢、思想相近的作家,文學上之情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