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森的「無言的美女系列」,
表達著對年輕的情感,
只能化為淡淡的情愫,
一切成為靜默的無言。
一隻畫筆彩繪六十年的感情世界,日以繼夜的描繪對這塊土地的愛,潘朝森的際遇也因透過繪畫,更加豐富而多彩。
塗鴉成為童年的樂趣
他的繪畫作品文學味濃,像是個人的心靈傳記,不刻意雕琢,簡化的幾筆鉤勒、而不完整的女人容貌,不禁令人好奇,為什麼有臉沒有五官呢?
這就是藝術創作家潘朝森刻意留下的伏筆,並希望以此與觀者作心靈對話,成為他的繪畫風格。
原籍地苗栗的潘朝森父親是從事林務工作,舉家遷居客庄新竹尖石鄉的內灣聚落;他舉目所見的是大自然景物,及內灣鐵道的意象,讓他對大地更親近;因此,從潘朝森的作品中,不乏有童年母校、山川、聚落的景色。
從小學開始,潘朝森即被腊筆色澤所吸引,於是塗鴉成為童年的樂趣,成為全班眼中的小畫家,「畫家」早成潘朝森的未來志向;但是,繪畫學習對農村子弟而言,是件不容易達成的事,加上潘朝森的母親認為,學畫需要很好的眼力及專注度,為恐傷及眼力,學畫的阻力隨之而來。
由於對美術的執著,青年時期即獲多項大獎,獲獎卻不敢與母親分享,因為他母親反對潘朝森習畫,而造成潘朝森的無奈與對母親的虧欠,這是他終生的痛。在芎林初中,他遇見了知名畫家蕭如松,美術觀念影響他至深,蕭如松辭世十周年時,潘朝森在《師情畫義》著作裡詳實記載師生情誼,「在初中短短三年中,卻影響自己日後的三十年。 」
際遇更加豐富多彩
經濟不好的家庭,要學美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潘朝森在左思右想之餘他決定投考台北師範學校,因為有藝術科,加上少了英數兩科的負擔,對他而言更能專注在繪畫上。蕭如松卻勸他,教書很苦沒有什麼錢,怎麼當畫家呢?
更何況教書時間被綁死,那有時間畫畫;但潘朝森認為念師專是公費,可減輕家裡經濟支出又可以學畫,一時也顧不及家人與恩師的反對,全力投入北師考試。
潘朝森的際遇也因透過繪畫,更加豐富而多彩,在台北師範學校二年級時,他參加全台頂尖的「台陽美展」,結果他以美人蕉為創作取材的「花」獲得到入選;在全部入選的畫家中,惟獨自己是學生身分,其他都是來頭不小的畫家,他感覺到自己的夢想終於成真。
南下讀台中師專,對繪畫創作投入之深,讓同儕間不禁豎起大拇指佩服潘朝森的毅力;師專期間,他參加中部美展拿下第一名;「獲得這個獎,恰好是將近畢業的時間,也算是師專的學習成果。」他說。
人生就好像是個謎
也因為得了這個獎,讓他在一生中遇上難以忘懷的際遇,有一次,在頒獎暨展覽會場中,認識了一位少女,彼此間有了清純的好感,由於畢業離校在即,當那位少女約他出去時,時間總是匆忙,加上自己內心覺得,一個當老師收入不佳,日後拿什麼養家,於是就當是平凡的朋友交往,並且婉拒少女對他的表白。
最後一次見面在離校前夕;潘朝森說,當他們見面時,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受說不出,甚至感受到那少女的莫名壓力,也不知如何表達這段時間的相處,也不敢提問少女的真名。在北上的前一刻,小學弟一束萬年青,說是某小姐所託,他立即將此一萬年青種在校園中。他說,後來北上的火車到豐原站時,潘朝森才察覺純情的可貴,在感動之餘,原想追回那位少女,根本不知其真名,這如何查起呢?
後來,潘朝森輾轉又得知她本名叫徐平妹,是東勢人;為此,他還到東勢尋訪二次未果,也因而結束了短短沒戀情的愛。潘朝森說,人生就好像是個謎,有些時候真相全盤了解並不稀奇,而充滿期待或想像時,可能就有趣得多。
經過這段迷離的情誼,潘朝森從基隆港出發,到馬祖過著看藍天及大海的軍旅的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潘朝森對馬祖南竿的傳統建築感受很深,由於軍機管制嚴密,他偷偷的拿起畫筆速寫,記錄了人與海、漁獲與船、蕭瑟的蒼山與古茨,在崖頂、在風的狂嘯聲中,益顯蒼茫。潘朝森的作品含富詩意,而且能表達作品真實的面貌。
從潘朝森的「無言的美女系列」中,表達著對年輕的情感,只能化為淡淡的情愫,一切成為靜默的無言;這或許是藝術家潘朝森,思索著理性與感性的交叉,卻在當時擔任一位教師的價值,還遠不如其它行業的錯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