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捷運站巧遇多年不見的同學。我問:「最近忙些什麼?」他說:「閉門思過。」我豎起大拇指:「好棒!有時還真該反省自己。」他居然回答:「不!我思他人之過。」
這句話聽來有些玩笑意味,卻也不無可能;因為他一向努力尋找別人的缺點而加以攻擊。
我們都不免會批評別人,可是很容易原諒自己。我們看得見別人的臉,卻看不見自己的臉(除非照鏡子);知道這事,知道那事,但不見得真正知道自己的心性。常聽人說:「你都不了解我!」
其實,自己又了解自己多少?
好多年前,美國有一本暢銷書《讀人》,闡述如何從身體語言洞察別人的個性和心思;國內有一首流行歌曲「讀你」,唱來唱去不外乎「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大概很少想到要去讀讀自己。
讀讀自己,並不是照著鏡子顧影自憐,而是要隨時檢查自己的動機:每一言行、每一念頭從何而來?是貪、是嗔、是癡、是疑、還是慢?仔細檢查的結果,往往會把自己嚇一大跳酖酖「這就是我嗎?」因為平時掩飾得太好,以致連自己都騙過。
所有不善的言行,表面上可能自己得利,別人吃虧,其實受傷最重的是自己的靈性。
不斷地檢查自己的動機,但不必被自己不善的念頭嚇到了。我們畢竟是凡夫,總有不好的習氣,常常會犯錯。不斷地檢查、修正之後,會發現自己不善的念頭越來越少,有些惡念甚至來不及長大就夭折了。
真的,不妨細細地讀一讀自己。一個人有勇氣面對自己,才能好好面對別人、面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