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即將於明天在北京登場,調查顯示,反腐一詞連續三年登上榜首,是全民最在意的議題,獲逾百分之三十接受調查民眾關注。網民要的不僅是具宣傳效果的高官落馬案例,而是更有感的「基層反腐」。
人民網周四公布「兩會調查」數據,探知民眾最關切的兩會議題,逾四百四十六萬人參加,其中最受關注的熱點是正風反腐、依法治國、社會保障。兩會中什麼議題最受民眾關注,往往也是兩會的風向標。在過去十七年的兩會調查中,反腐八次成為最受網民關注的熱門話題,今年是連續三年蟬聯榜首,依法治國排名第二且是首次進入前三名,有學者認為這反映民眾有更高期待。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自二○一二年底上任以來,展開了系列的反腐運動,期間不乏正國級、副國級官員落馬,二○一八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宣稱「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外界認為反腐將步入常態化。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數據顯示,在習近平首任總書記任期至第二任的五年間,共查處省軍級以上黨員幹部及其他中共中央直接管理的幹部四百四十人,處分廳局級幹部八千九百餘人,縣處級幹部六點三萬人。
基層幹部「四風」也被點名
但從人民網的調查可看出,民眾對反腐的關切未減,且更在乎的是觸及縣鄉村三級的「基層反腐」,盼當局加大對民眾身邊腐敗現象的懲治力度。此外一批落馬官員被點名批評,包括十九大前夕落馬的重慶前市委書記孫政才、去年因受賄被查處的原中宣部副部長魯煒,更有前官員被形容為「內鬼」、「爛樹」、「蛀蟲」。
在應對基層幹部以下哪些行為提高警惕的問題中,百分之三十一網民選擇「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百分之二十二網民認為是「吃拿卡要、雁過拔毛」等以權謀私行為,百分之二十一網民選擇「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尤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
廣州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對香港《明報》表示,「兩會熱詞」反映網民心態中普遍的「安全感」問題。他認為,十八大以來「反腐」成績有目共睹,這也是民眾最滿意也最盼望改善的方面,但不代表社保等話題的淡化。「近年熱點反映了民眾在安全感不變的追求中出現一些變化,除社保安全,對依法治國也有更高期待。」
「互聯網+政務服務」新上榜
除正風反腐、依法治國、社會保障外,教育改革、健康中國、收入分配、互聯網+政務服務、住房制度、生態環保和脫貧攻堅也依次為民眾最關心的兩會熱點。
其中排名第七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為今年新增候選熱點,報導指出,網民表示希望打通政府部門間「信息孤島」,更多事項可網上辦理。另外,去年新增「改革開放」、「鄉村振興」、「文化自信」、「大國外交」等熱點,與二○一八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及中國連續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及上海進博會等多場主場外交活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