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生理時鐘失調複製猴在大陸誕生。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生物科學研究有新進展,誕生首批失眠複製猴。大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透過敲除關鍵基因的方法,複製出五隻生物時鐘紊亂的猴子。這代表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批量複製成為現實,全球實驗動物使用數量可望大幅降低,同時將加快藥物研發速度。
據《中國科學報》等陸媒報導,獼猴是國際上常用的一種實驗動物,大陸科學家在二○一七年底成功複製體細胞複製猴「中中」和「華華」,解決了讓野生獼猴遺傳背景一致的問題,但當時仍未能解決疾病模型猴的構建難題。
如今再發表誕生首批失眠複製猴,專家認為,「中中」和「華華」的細胞核來自雌性胎猴,而此次五隻複製猴的細胞核來自雄性青年疾病猴,操作要求更高、實現難度更大,表明大陸體細胞複製技術走向成熟。
這批複製猴將用於生物節律的研究,而生物節律紊亂與睡眠障礙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憂鬱症等精神類疾病,以及糖尿病、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關。這批複製猴最大的目前超過半歲,最小的也超過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