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昨天在國新辦記者會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昨天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誌著北斗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中新社報導,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自一九九○年代開始,北斗系統啟動研製,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先後建成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系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道路。
英國BBC報導,隨著北斗導航系統的快速發展,其在中國的應用已非常廣泛:在寧夏,農民用它為播種農用機械導航,實現無人駕駛;在內蒙古,牧民在偏遠地區也能通過北斗發送短信,遠程控制為牲畜供水。
太空絲綢之路 美憂心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初是為中共軍方設計,以減少對美國主導的GPS的依賴。隨著北斗覆蓋範圍的擴大,商業機會也逐漸展現。以北京為例,三萬多輛出租車、兩萬多輛公交車已安裝北斗晶片,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根據中國政府的目標,到二○二○年所有新車都將安裝北斗晶片。
中國愈來愈熱中於向世界其它地區提升其技術實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到二○二○年左右完成全球組網後,北斗系統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將與美國GPS系統的水平比肩,甚至更好,將向全球用戶提供「好用、管用、實用」的導航定位服務。
北斗的擴張野心與中國的對外戰略相互結合。到二○一八年底,北斗系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太空絲綢之路」,目前北斗已經覆蓋沿線三十個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寮國和印尼等。美國媒體擔憂,這些國家若加入「太空絲綢之路」,會變得依賴中國所提供的太空服務,將令北京對其政策具有更多影響力。
在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晶片已經廣泛應用在中國公司出品的手機中,比如小米、華為等。中共鷹派媒體《環球時報》曾報導,蘋果公司不支持北斗系統「可能是出於商業考慮,但也不排除有政治原因」,認為此舉是對中國消費者的「不友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