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駐站作家》肉豆

文/陳冠學 圖/王旭易 |2007.07.02
1184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
 
陳冠學,一九三四年生,台灣省屏東縣新埤鄉。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從事教職,輾轉初中、國中、高中、專科學校達十一所之多。曾受學於牟宗三,有志於學術,出版過諸子等中國古代思想方面的書。民國七十年辭去教職,避居於高雄大貝湖畔,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其《田園之秋》是一系列田園日記,情感內斂,文字撲拙自然,是作者對台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讚歌,寫他尋訪自然,與自然共生共存,蘊含頗多人文的思考和觀照,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獎、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近來出版《訪草》、《父女對活》、《藍色的斷想》等散文集,為著名的田園散文名家。








好生是高等人類的心願,而殺戮畢竟難免。哀哉!這是高等人類的一項無奈何珥珥我一邊殺戮,一邊保護再出的新苗。





一入冬,小馬唐便很難看到。小馬唐和小畫眉草、碎米知風草,是我最喜愛的三種禾本科的小草,它原本有名有姓,我叫慣了它小馬唐,居然將它的本名給忘記了。它怕冷,一入冬只能在避北風的角落裡纔偶爾可看到,因此,我格外珍惜。

這幾年來,自從一個鄰婦,有些姻親關係,死了,再無人被允許入果園來撿大蝸牛(有別於本島種的小蝸牛),每雨,大蝸牛到處是,從新屋到舊屋,或從舊屋到新屋,一路總難免踩死幾粒,每踩碎一粒,我就如觸電般覺到心痛,同是生命,生命怎能摧殘生命?在避北風的角落裡,也正在我的蹊徑上,我驚喜地發現兩葉小馬唐的幼苗,每次我的腳步跨過它時,都感到一陣喜悅,正待要看著它日日生長成株,忽無蹤跡地不見了,失望與沮喪瀰漫我的心頭。好不容易,又出了一株,幾天之後,又不見了。失望與沮喪越發籠罩。是誰跟我作對?是誰?小畫眉草早在十多年前母親在世時被母親除絕了,惟有碎米知風草得以安然無恙,它散播的籽多。雖幸而還有碎米知風草在,我終究愛念著它———小馬唐。出一苗,滅一苗,我終於懷疑到大蝸牛的身上來了。要除掉大蝸牛並不難,只要見一粒踩一粒,只消三、四遍雨,即使除不盡,終究可保護我的小馬唐。凡雨後,我來往新舊屋間,都不得不格外留神,但留神也無用,就是很難不踩到。叫我特意去殺牠們,我做不到。於是我用環牆法,當新苗又照面時,趕緊找個透明的塑膠筒籠住,居然讓我護住了一株。每雨,依然有大蝸牛的幼蝸被我踩死,一趟路,不可避免要踩死二、三粒。然而我終究有了一株小馬唐,大約在十公分長時開出了一支開叉的小花穗,美極了。

肉豆是多年生的豆種,夏季它忽然枯死了,當然是老死了的。母親教給我許許多多的母語,母親出口成章,全是四句聯,每句全都押韻腳的;也講了許許多多的民間故事,其中的一則,是這樣講的:一位母親有三個女兒,都嫁在附近。這位母親近午時到大女兒家去,大女兒一見面便問母親,是不是吃過飯纔來的?母親聞言連坐下都沒坐就走了。又到二女兒家去,二女兒也是這樣問。又到三女兒家去,還是這樣問。母親回到家,採了肉豆莢煮來吃,感歎著說:三個女兒,不值得一欉肉豆。我的母親,跟民國同年,民國八十五年在錢鼠醫生手裡過世。

懷念母親,央人四處尋找肉豆種子,後來在後山(台東)找到。這肉豆種在晾衣篙架下,攀緣上了晾衣篙架、晾衣篙。我將兩根晾衣篙讓給它半截江山,晾衣時便看見它碰到它,便想起母親。十多年來,繼往開來,這肉豆欉一直青翠繁茂,怎知去年夏天,它忽然生機不繼。惟恐自此絕種,或許我家這一株是全台灣最後一株,我不免憂慮起來。等過幾番秋雨,都不見出新苗,地面分明落有不少紅色的種子,可就不肯出芽。一直候著,焦慮著,直到十月尾,看見晾衣篙三腳鐵架下正中央出了一苗 ,地點再合適不過,喜之不勝。可是幾天後,此苗忽然不見了,既懊惱又恐慌。惟一耽心的是絕了種。料想是大蝸牛吃掉了,但乏證據,不能咬定是牠。殷勤地搜尋、再等待,就是不再見。十一月初幾,幾乎是在同一地點,又見出了一苗,日日探視,就差個摩挲,若它是玉石,不知每日要摩挲幾回?每日沃水,它一日日長高,十公分,二十公分,三十公分,四十公分,它終於攀上了三腳支架,觸及主架,我的心情好得不能再好。可是,初九日一早探視,長苗不見了,它倒在地面上,一粒大蝸牛,正啃下它最後頂尖的芽心,全株已光禿禿,只剩莖梗。感到一陣絕望,於是我大開了殺戒,那粒蝸牛,當場處死,此後半個月內,我陸續戳破了近百粒。有病菌侵入人體,人只有兩種方式足以保命自救,要嘛令自家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由T2白血球殺死病菌,要嘛服用抗生素將病菌殲滅;無論那一方式,都是殺戮。好生是高等人類的心願,而殺戮畢竟難免。哀哉!這是高等人類的一項無奈何。

我一邊殺戮,一邊保護再出的新苗。第三株新苗雖然移了護小馬唐的透明塑膠筒來圈護,還是被蝸牛翻入吃掉。第四株只得套以一尺高的三角形高牆(硬紙筒),總算成功了酖酖大概是蝸牛除盡了。母親被錢鼠醫生害死了,我不許我腦子裡的母親再度被摧殘。

直到我遇見了大蝸牛的大代祖,我纔停止殺戮。一天一早,看見一粒有成年男人一個拳頭大的巨蝸,我用杖尾戳了牠兩下,牠的殼堅如鐵,想再戳第三下,忽感到手軟,這巨蝸至少有十歲,於是我將牠趕出了圍牆門外,那裡有更豐足的食物。幾天後在圍牆門外又遇見牠,生怕被撿去吃掉,將牠推入視線不及的隱密處。約一個月後,下過雨的早晨,見牠在圍牆門內,我像遇見了老友般非常歡喜,「你別來無恙,我很高興,你既然回來了,這是你的家,你安心地住在家裡罷,希望你與天地同長久。」有很長一段日子未再看見牠,不免思念又耽心。一日雨後上午八點多鐘又見到牠。有個高小六年級小男孩來家加強英語,他回去後,牠不見了。惟恐小男孩像擲石頭般將牠扔掉摔死,打電話問那小男孩,回說沒見到,這纔安了心。又隔一段時日,雨後見牠出現在肉豆區邊沿。任牠去罷,肉豆已攀上晾衣篙,可免顧慮。

又有一大段時日未見巨蝸十代祖,而我又大開了一次殺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