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東傳 開啟舉國同慶節日

 |2018.10.02
1905觀看次
字級
花燈呈現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首辦幼兒教育的情景。圖/宜興大覺寺提供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花燈。圖/宜興大覺寺提供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花燈。圖/宜興大覺寺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紀念重要的日子?每年在特定日期舉行慶典,這種習俗從何而來?與佛教有什麼樣的淵源與關係?其實,在特殊的日期舉行全國慶典,是受到佛教傳入的影響。

全民歡慶的節日,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千秋節。

唐玄宗治下出現「開元盛世」,有大臣認為唐玄宗是聖人降世,紛紛上表表示,「聖人降世時都有獨特之處,甚至像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後世每年這一天佛弟子都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因此大臣建議,仿照佛門慶祝佛誕日,將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舉國歡慶。這個建議被唐玄宗採納後,中國開始有了這種舉國同慶的節日習俗。

積極抗日 愛國愛教

在唐代詩人顧況的〈八月五日歌〉詩中便記載了千秋節習俗與佛教的淵源:「四月初八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八月五日佳氣新,昭成太后生聖人。」可見這一習俗與佛教的關係。

從那以後,中國開始有了「國慶」,有了在特殊的日期舉行慶典的習俗。而佛教與國慶的緣分,並沒有就此結束。

昨日是中國大陸的國慶日,在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舉行開國大典,當天登上天安門,都是與新中國成立息息相關的,在六百六十位開國元勛中,有一位出家人──當代愛國高僧巨贊法師,在抗日戰爭期間,曾積極參與抗日救亡的工作。

一九三八年,抗戰爆發後的第二年,巨贊法師到湖南在溈山佛學院任教,經田漢介紹與葉劍英結識,並在其支持下組成佛教抗戰協會、南岳佛道教救難協會,巨贊法師任副主任兼宣傳股長。一九四○年巨贊法師帶領佛教青年服務團到長沙前線進行宣傳等活動,當地稱之為「和尚兵」。

一九四一年,巨贊法師與道安法師創辦《獅子吼》月刊,並擔任主任,繼續宣傳抗戰與佛教革新運動。次年卓錫桂平西山寺,後任龍華寺住持,經常參加抗日集會,發表演說。一九四四年,巨贊法師曾協助瑤王李榮保,策畫伏擊日軍,令日軍四處搜捕巨贊法師。

「不婚不宦情如洗,獨來獨往無所求。收拾乾坤歸眼底,一肩擔卻古今愁。」巨贊法師的自述詩,是他這一生護教護國熱心的最好寫照。出家人辭親割愛,志求佛道,是捨小家為大家,心繫天下,關懷眾生,希望以精勤修學,提升道德修養,來化世導俗,為社會人心的淨化出力,因此其愛國情懷,不因出家而退。

佛光祖庭 點燈祝禱

早在千年以前,東晉時期,一代高僧道安大師就以佛法的智慧,以「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道出了佛教命運與國家命運之間的關係。而千年的歷史,證明了他眼光的超前。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傳承,佛教界才會出現以巨贊法師等人為首的一批愛國愛教高僧,為國家與佛教奮不顧身地前行。

國慶的慶祝,從千年前的佛門慶典中走出,而走過了千年雲煙後,又回歸到佛教的愛國情懷之中,在寺廟的慶祝祈福中輝映。

而為慶祝大陸國慶,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於十一假期中,舉辦賞花燈、遊雲湖、品素食、藝術展等系列慶祝活動,繽紛熱鬧、普慶祥歡。

十一假期期間,宜興大覺寺每日上午八時在大雄寶殿開放大眾禮佛、供花、點燈祈福、許願,祈願諸佛菩薩慈悲加持,令大眾身心安泰、如意吉祥、福慧增長;並回向世界和平、國運昌隆,社會和諧,人民安樂。宜興大覺寺歡迎大眾來寺共沐佛恩,同霑法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