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年佛光山第十三屆佛光親屬會」,昨日「傳燈接心」有來自全世界、一千六百名佛光親屬及出家子女齊聚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人間社記者唐福良大樹報導】「二○一八年佛光山第十三屆佛光親屬會」九月二十九至三十日舉行,昨日五大洲十一個國家地區,有一千六百位佛光親屬及出家子女,於如來殿大會堂進行「傳燈接心」,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及佛光山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出席致詞。
心培和尚表示,看到大家回來,感受到佛光山一片融和歡喜;佛光山是塊寶地,佛法如同心田,大家在心田裡種下福慧資糧,讓生命充滿未來與希望。心培和尚並唱出人間音緣〈人生〉勉勵大家,人生是一首由自己譜曲的歌,在佛光山出家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光明與歸宿。
「兒女在佛光山出家,佛光山也就是父母的家。」慈容法師轉達星雲大師對佛光親屬的關心,也邀請佛門親家到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欣賞徒眾作品聯展,各式創作呈現的藝術才華,象徵佛光山法師在奉獻生命、為眾服務的同時,更增長了自己的福德智慧。
弘法事業 集體創作
「傳燈接心」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主持,由六位各單位法師介紹佛光山各項弘法事業,讓佛門親家更進一步認識常住宗風及弘法度眾的宗旨,也邀請六位佛光親屬分享送親友出家的心路歷程,及子女出家後的成長。
慧傳法師表示,佛光山在海內外二百多間分別院,不只是一座座道場,更是為眾生服務的學校、加油站及百貨公司等,而成就這些弘法上多元面貌的原因,就是因為星雲大師最早是為了辦教育而創建佛光山,因此佛光山的法師都在叢林學院打下紮實的弘法基礎,讓自己在往後的道業、學業及事業上不斷精進成長。
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表示,佛館藉由表演、展覽、研習、培訓、博覽會及交流等文化活動,實現人間佛教以人為本的價值。
大師曾說:「世間上任何東西都可以失去,唯獨不能沒有慈悲。」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說明佛光山四大宗旨中的「以慈善福利社會」,例如日前落成啟用新院舍的「蘭陽仁愛之家」;預防失智,為偏鄉社區長者推廣護智活動等。
「藏經樓不但是法寶所在地,同時也是研究、結集、弘揚、實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之處。」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介紹藏經樓的定位,在大師的指示之下,更是首度開辦「人間佛教徒眾短期研究班」,讓出家眾有為期二周的進修充電機會。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表示,大師不只關心出家眾,也同樣心繫在家眾,因而成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世界總會,從佛光寶寶、童軍團、青年團到佛光會,多元豐富的課程及活動,讓在家眾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擁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球場就是我們的殿堂。」三好體育協會執行長慧知法師分享多年來在體育弘法上的心得,佛光山將三好理念融入體育弘法,打造良好的優質訓練環境吸引家長、球員的認同,今年由普門高中升學到南華大學棒球隊的大一新生翁偉君,在職棒選秀第一輪即獲選,翁爸爸談到選擇普中的原因:「我是選擇環境,佛光山的理念是我們的孩子需要的。」
送子出家 服務眾生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祕書長陳嘉隆是有圓法師的父親,他表示,今生最大的福報是成為佛光山的信徒;最大的歡喜是加入佛光會;最放得下的是成就有圓法師來佛光山出家,他也發願家族世世代代都有子女在佛光山出家。
曾擔任佛光會督導長的陳秀美是慧屏法師的母親,在萬壽園擔任義工,她感謝大師及佛光山為親屬會的各種貼心安排,並期許佛門親家要與出家子女一同努力,發菩提心勇往直前。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感謝兩年一度的親屬會,讓全世界的佛光親屬共聚一堂。」知賢法師的母親洪金娥表示,加入佛光會讓她從拿香拜拜的民間信仰,昇華到人間佛教明白慈悲喜捨的道理與實踐方法,因此支持兒女出家,培養弘法能力為大眾服務。
徐月秋是知文法師、知瑞法師的母親,另一女兒同時也在佛館服務,她說「兒女在佛光山出家,其實是來度父母的」,因為女兒出家,讓她想了解佛光山與佛光會,承擔佛光會會長,因而了解人間佛教的精義,在實踐中也活得更輕鬆自在,增加生命的厚度跟寬度。
慧毅法師的母親沈妤芳提及初次聽到兒子有出家意願時的震撼,雖然心中不捨,但是慧毅法師堅定表示「出家弘法是我的使命」,讓她轉念「至少出家學佛不會學壞」,甚至請親友吃飯慶祝兒子出家,她幽默說:「雖然我的兒子沒有大師優秀,但我也把他送給大家,服務眾生。」
印度拉達克的Ven Lobzang Thokmet是目前在香港服務的如仁法師的弟弟,佛光山的慈悲讓他們感受到回家的溫暖,表示家中八個兄弟姐妹中有三人出家,出家是為了弘法度眾,他感謝大師給姐姐在佛光山出家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