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是緬甸軍方鎮壓洛興雅人一周年,孟加拉的洛興雅難民群起示威要求正義。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緬甸洛興雅難民危機爆發一周年(八月二十五日),在孟加拉的數以千計洛興雅人周六舉行抗議要求「公道」,紀念這「黑暗的一天」。
而東南亞五國一百三十二名國會議員於周四發表聯合聲明,就去年針對洛興雅人的暴力衝突,要求國際社會將緬甸官員繩之以法,由國際刑事法庭(ICC)調查事件。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東協國會議員人權組織(APHR)發表聲明,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東帝汶及新加坡一百三十二名議員,認為緬軍要為其「若開邦兇殘行動」負責。
APHR成員之一,大馬巴生區國會議員查爾斯聖地亞哥代表發言時表示,緬甸顯然不願意也無法自行進行調查,目前已處於國際社會必須插手的階段。
不過緬甸並非《羅馬規約》簽署國,ICC無法調查和審理洛興雅暴力事件,只有聯合國安理會能讓ICC展開調查。
逾七十萬逃到孟加拉的洛興雅人安全返國無期,部分曾回到緬甸的難民稱,政府把他們當成叛軍或非法入境者,施以酷刑或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