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摩崖造像風格被初步判定為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的釋迦牟尼佛像。圖╱ 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據報導,中國大陸的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簡稱西藏文研所)表示,在墨竹工卡縣境內拉薩河附近新發現封土墓葬、岩畫、摩崖造像等文物遺存,其中摩崖造像風格初步判定年代為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
西藏文研所研究員陳祖軍說明,日前,西藏文研所與拉薩市文物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相關部門前往該縣多地,對新發現的文物遺存進行了實地調查。
考古工作人員先後調查了拉薩河左岸的切囊墓地、玉布崗墓地。經現場查勘,確認兩處遺存皆為封土墓地,各有十餘座墓葬,墓葬大都保存完好,少數墓葬墓頂封土中央塌陷。
此次調查的扎乃棟岩畫點位於唐加鄉境內,地處拉薩河右岸孜麥山半山山嘴岩體上。陳祖軍說,至少在四塊破碎的崖面上,發現以點鑿手法製作而成的藏文與圖案,圖案內容有卍字符號、動物、佛塔等。
羊嘎山摩崖造像位於工卡鎮,地處拉薩河左岸羊嘎山崖壁上,在西北崖面上共有三尊佛教造像。經初步辨識為四臂觀音、不動佛、釋迦牟尼佛,從造像風格初步判定其年代為十六至十七世紀。另外,崖面的四行藏文為重複三遍的〈六字大明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