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說:「有些岩石存在地球上已經有兩兆年了,它們身上發生的故事真不簡單;像是山脈隆起又再被侵蝕,沙漠產生又再消失,海面上升又再分開。恐龍、長毛象與駱駝依序出現在陸地上…。」而植物,無論是一棵大到可以爬上去的樹,或是一株小野花,也有著和岩石相同的滄桑。
生物學家建議每個人試著找一種容易觀察的動物,牠可能是一隻鳥、一條魚、一條蟲或蜥蜴。盡其可能小心的跟著牠走,並且想像自己也變成了那個動物,用牠的姿勢和觀點去看這個世界,並和四周的其他生命對話,問岩石:你站在這兒不累嗎?問大樹:你上頭有多少鳥兒住著?問小蛇:你要去那?
「如果你愛到足夠的程度,任何事物均會和你交談。」十九世紀時的美國黑人喬治華盛頓.卡佛曾這樣說,他成功的幫助美國黑人於南北戰爭後開創新機,也許大家只知道他是花生大王,卻不知他的成功哲學是和自然和諧相處。
澳洲有一個海灘,以潮汐帶來無數海星聞名,這些海星如果沒在太陽出來前回到大海,通常就被晒死,沙灘上成千上萬的海星竟成了奇景,有些小孩會去撿垂死的海星,將牠們丟回大海,雖然明知無法拯救那一大片海星,但只要撿起一隻就有一隻得救,對被撿起的一個生命來說就有所不同,小孩雖小卻比大人能和其他的生物對話。
我們也不要小看一己的力量,被大環境的走向困擾,只要力量用得夠,就會聽到或看到回應。(台北赤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