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科學雜誌報導,中國大陸最近在內蒙古,約八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地層中,發現一種新型、具有鳥類特徵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化石,體型是同類恐龍的三十倍以上,為目前世界最大似鳥的恐龍,專家判斷牠屬於鳥類的近親酖竊蛋龍。
竊蛋龍的下顎短而堅實,沒有牙,喙很發達。一般認為,在食肉恐龍中,小型恐龍更接近鳥類,但這次發現的竊蛋龍,專家推測,是處於過渡類型的種類,牠長約八公尺,腰部高約三點五公尺,體重約一點四噸,是之前發現同類恐龍的三十倍以上。專家認為,這隻竊蛋龍死時應該才八歲,若發育完全,體型可能更巨大。
恐龍研究史上,有個關於竊蛋龍的迷人故事:一九二○年代,科學家在中亞地區發現原角龍蛋旁有另一種恐龍的骨骸,便認為這種恐龍正要偷原角龍的蛋,因此命名為竊蛋龍。一九九三年,美國學者卻有驚人發現酖過去一直認為是原角龍的蛋,其實是屬於竊蛋龍的。更重要的是,學者發現一隻竊蛋龍蹲伏在一窩蛋上的化石,姿態與孵蛋的鳥相似,竊蛋龍一夜之間翻案,由小偷變成慈祥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