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配合推動再生能源發電,中央氣象局去年展開「氣象資訊在綠能開發之應用服務」的四年計畫,增進風能、太陽能的氣象分析及預報技術,協助業者開發選址參考與發電量推估資訊,昨天發表階段性成果。氣象局表示,根據分析,台南及雲嘉南沿海是本島最適合開發太陽能光電的地區,較佳風能區則在苗栗、台中、彰化外海及屏東鵝鑾鼻外海。
氣象局與經濟部能源局昨召集數十家業者與研究單位,針對目前開發的綠能產業服務產品交換意見,並發表「氣象資訊綠能虛擬營運中心」試用版網頁,可提供一百公尺高的風能,及地表的太陽能歷史平均、監測分析及預報資料。
氣象局科技中心林熺閔表示,受天氣影響,綠能發電量不穩定,增加電力調度作業負擔,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後,氣象資訊在即時發電量的推估更為重要,台灣再生能源地點分散、場地又小,氣象預測相對困難,現在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提供台灣本島、鄰近海域的網格化資料。
林熺閔舉例,在綠能發電量密度分析上,可協助業者選址參考,發電量監測系統、綠能發電量推估,則可了解實際發電量的可靠度,還可提供未來三天逐時至七天逐六小時的綠能發電量評估。
能源局主祕蘇金勝表示,太陽能、風力發電會受氣象影響,發電量可能從很高突然降到極低,對電力系統衝擊很大,未來若有氣象預測資料,就能讓電網、台電在調度時先準備因應措施,例如再生能源發電量急劇減少時,就可增加發電機組,維持供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