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毛麗貞屏東報導】新生代藝術家賴易志以漂流木和大水管為主題創作的系列作品,取材自真實環境,拍攝了千張底片,再應用數位科技後製技巧,將環境現象細膩「再現」,以藝術化的視覺影像進行社會批判,充滿人文關懷與對環境的省思。「空間失序‧賴易志創作展」在屏東文化局展到二十七日,展出近三十幅作品。
二十八歲的賴易志是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美術系三年級學生,從小就喜歡繪畫創作,大一後開始以影像當創作媒材,將接觸環境的有所感,以影像表現出來。年紀輕輕的他曾獲本年「屏東美展優選」,還有作品獲得國美館及高美館典藏,這次展覽同時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賴易志表示,創作時他習慣先設定有興趣的主題,省思其代表意義,再揣摩想表達的視覺經驗,如「母體系列」以漂流木為主題,就是觀察到受高屏石化河川污染情形,「空間圖示」系列以大水管為主題,是見到枋寮漁塭的大型水管為之震撼而製作。他用平視、仰視、俯視及全景等各種拍攝角度,意圖呈現工業社會中,人類與自然的辨證與兩難,也呈現養殖漁業長期過度抽取地下水所造成的地層下陷等台灣自然環境「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