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松被譽為台灣傳統家具之父。左為其作品〈傳統漢式太師椅〉。圖/台南家具博物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胡文豐台南報導】台南家具博物館推出以木工職人為主題的「師說──半世紀匠師風華展」,回顧游禮海、李萬財、王漢松、黃俊傑、王登發等五位重量級大師,其登峰造極的畢生心血,及背後支持著自己刀不離手的精神與執念。
此次特展以區域性分作五個主軸,集結台灣最具代表的木業職人,每位都是不費任何鐵釘的榫卯工藝翹楚,雖風格迥異,但都專注於技藝的極致與突破。從五位匠師不同背景,一探台灣家具原型與精湛技藝,梳理台灣匠師流派及師承。
北部代表為匠師游禮海來自神桌重鎮大溪,他在當地傳藝三十年,從早期漢式學成回台北做西式,爾後作品中西合璧,以中式傳統木工加西洋雕花為主,後來轉回本土台式,獲獎無數,連故總統蔣經國也在名人往訪之列,是一位工藝躍入藝術領域的奇才,也是國家薪傳獎得主。
同樣來自北部的李萬財,木藝生涯近六十載,將儒釋道的東方人文思想,作為在家具設計概念基礎。作品被收藏界譽為超越一片仿古風氣的「當代東方美學」實踐者,是第一件華人作品被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典藏的大師。
中部匠師王漢松堅持泉州派的古法,作品結合了傳統榫卯、鑲嵌、雕刻等技巧的轉化,不斷創造出新的藝術品,堪稱台灣傳統細木作界的巨擘,被譽為「台灣傳統家具之父」。展中能看見這位匠師的兒子王肇楠,闡述泉州派家具的文化涵養與工匠精神。
東部為首的匠師黃俊傑,在公東高工畢業前都是做西洋家具,以西方技術為基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把對大自然的觀察轉化為造型的美學,獲獎不計其數。作品〈摯愛〉提盒,細膩生動以銀杏葉造型為蓋,表達出古早夫妻以這種葉子代表「你是我的摯愛」。黃俊傑有「現代魯班」之稱,是台灣國寶級木藝大師之一。
南部永興家具廠務部廠長王登發,從事木藝生涯數十年,具備深厚紮實的家具製作基礎,與樹德科技大學教授盧圓華合作開發大器系列與自然系列,曾獲外貿協會G-MARK認證與國家工藝獎、魯班公獎肯定。
王登發從學徒到師傅一路向上精進,一直升到廠長,舉凡工程、裝修、家具、工藝處理都遊刃有餘,為現代匠師開啟另一條康莊大道。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熔爐,家具是文化的載體,從中看到過去家具製作盛況。在五位匠師作品中探究台灣家具樸實與獨特的工藝之美,也看到家具歷史的縮影。想了解台灣工藝史及匠師的歷史脈絡,民眾即日起至明年一月十四日都能前往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了解工藝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