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崙尋生機 走出墳場魔咒

 |2007.06.10
120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燈立員山報導】宜蘭縣礁溪鄉與員山鄉交界處,有一處謐靜的聚落,由於聚落環境地形如匏仔(胡瓜),故地名稱為「匏崙」。匏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朝明表示,此處曾是桶柑產業生產中心,盛極一時;如今產業外移中國而沒落,黃朝明希望為「匏崙」尋求生機。

匏崙聚落可說是宜蘭縣最窮的村莊;由於年經人出外謀生,聚落僅留老人與小孩,使聚落僅剩八百多人。黃朝明表示,匏崙白天人跡鮮少,到了晚上村落進入死寂,僅存路燈的燈光映照在空無一人的庄道上。

黃朝明說,由於匏崙社區三面都是墳場,僅單一面靠山;此情景令人憂心,他指出,匏崙的未來,若不靠社區人才進駐,恐怕沒有明天,由於受制現實環境,人口只會愈來愈少。但黃朝明也不因此灰心,他說,社區境內有許多墳場,也可能會有另一番轉機。

有鑑於此,黃朝明希望為沒有特色的匏崙建立新特色,讓旅外村人願意回鄉共同努力。他說,先民自乾隆末葉來此開墾後,即以蕃薯產業安家,聚落建成後,農業成為匏崙重要依存的產業。

一直為社區尋求未來出路的黃朝明表示,由於先民的開拓故事,都在這地形像「匏」的村落中傳頌,若能以人文建構社區特色,是很不錯的構想。

由於黃姓為匏崙最大姓,其次為藍、陳、許等姓氏族群。其中,生於清咸豐年間的黃逢春,可說是噶瑪蘭地區知名人物,早年因練就一身武功才得高壽。由於其孔武有力,可將大石高舉過頭,且還研讀詩書,可謂文武兼具;本想進京應考,不料台灣割讓日本,黃逢春以清朝遺民自居,不肯事夷而終老田園。

為了表彰此忠貞故事,他的後代黃肇熊更將黃逢春練武的大石,建亭立碑為念,希望後代子孫能感念先祖愛鄉愛國的心念,也希望村人能關心故鄉的田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