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叢林學院是人才的搖籃。 圖/妙熙
佛光山人間佛教徒眾短期研究班於藏經樓上課、研究,深入人間佛教思想。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人間社記者願心大樹報導】近百年來漢傳佛教歷經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網路社會,現在更面對即將來臨的21世紀人工智能時代等快速轉變的社群型態,佛教弘法如何因應時代、與時俱進,是當今佛教不可避免的問題。有鑑於此,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從1967年佛光山開山,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以教育培養人才」,依此理念成立了佛光山叢林學院,為佛教培養弘法人才;為推進終身學習型的教團,叢林學院畢業後的僧眾到世界各地弘法,大師則首創「傳燈學院」,以函授方式進行各種佛教義理的學習及研究。
增上佛學 深入人間佛教
此外,每年佛光山亦舉辦各種研習,如「禪修課程」、「法務研習」、「弘講培訓」,以及在農曆七月舉辦「全球徒眾講習會」,如同佛世結夏安居,對於佛教的修持、弘法、社會發展等各面向進行研究、探討,以因應時代趨勢,期21世紀的宗教師充分把握人間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的理念。
有鑑時代步伐日新月異,2012年起星雲大師建設藏經樓,成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除了推進佛教學術研究,培養青年人才,更自2018年起成立「佛光山人間佛教徒眾短期研究班」,提供佛光山在全球弘法的僧眾,每年皆可申請回山進修、研究、閉關修持,深入人間佛教思想,研讀《星雲大師全集》及佛教歷史、思想、發展等,使佛學素養更為增上;教團持續推動終身學習,不遺餘力。
短期研究班講師皆一時之選,有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佛光大學佛教學院萬金川教授、成功大學林朝成教授、闞正宗教授等專家學者,以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等,講授課程從《星雲大師全集》、佛教文獻學、佛教方法論、佛教史、佛教詮釋學到人間佛教弘法等課程,尤其在佛學哲理與應世運用課程的安排都相輔相成。
善巧事業 積極參與社會
課程從佛教歷史的發展,談到當今人間佛教的演變,從經典到弘法,從人乘到佛乘,從佛教入世的慈悲談到出世的解脫。誠如程恭讓教授所言,大乘菩薩教化眾生的核心法門,就在善巧方便智,如《維摩詰經》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以慈悲為本,發菩提願,以善巧方便智建設各種佛教事業,積極參與社會,淨化人心。
台灣佛教史專家闞正宗教授表示,因應時代之進步,佛光教團重視教育,是為終身學習型的教團,引領佛教的推進和發展,可為現代佛教僧團之典範。未來除佛教歷史、語言文獻等相關課程外,佛教界應該開闢一門「未來學」課程,面對的各種挑戰,如人工智能、少子化、基因工程等對人類的衝擊,從佛教的角度加以詮釋,以提出因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