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受夠了家中盤根錯節的電線與插座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歷經四年研究,發展出「無線電力(Witricity)」技術,可以隔空替電器充電。未來,電線可能成為歷史名詞。
無線供電並非新觀念,但一直無法落實,因為充電(供電)儀器產生的電磁能會往四面八方輻射,無法貫注於特定目標。MIT物理系教授索亞奇克去年秋天突破這項限制:兩物若共振頻率相同,可互換能量。研究團隊用銅質線圈,一個線圈接在電源上,另一線圈當受電者。電源這一頭發出的電振傳到受電者,完成隔空供電。雙方共振頻率愈接近,供電效果愈高,目前的技術已經可在兩公尺外成功供應一個六十瓦燈泡所需的電力。
燈泡實驗成功,下一步是讓成果上市,但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燈泡雖然亮了,充電效能只有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索亞奇克現在要嘗試為吸塵器、筆電無線充電。
由於物理本身的內在限制,無線充電只能在同一間房子裡實現。但可以省下插座和電線的構想太吸引人,已有好幾家消費電子大廠以及企業家,排隊提出優厚條件爭取與MIT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