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頂番婆農地上新建違章工廠。
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去年提出「五二○新增違章即報即拆方案」,不過,環團去年至今檢舉十六家興建中的違章工廠,卻統統未拆,甚至農委會過去提「違章工廠若要合法必須支付生態補償金」,連金額公式都還未出爐,行政院卻喊出要讓彰化違章工廠以新訂都市計畫方式,或者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兩措施來協助違法業者合法化。對此,環團砲轟是政策買票,將串聯抗議。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上周在彰化縣宣布,針對工廠比較密集的頂番婆地區,中央將與地方推出兩個措施,一個是透過新訂都市計畫變更當地地目,透過重畫方式改為住宅與生產用地,另一個則是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開放違法業者臨時登記為合法。
危害良田
食品安全堪憂
全台農地上超過十萬家的違章工廠,不僅危害良田,也是食品安全的不定時炸彈,蔡政府上任後,行政院宣示五二○後新增違章工廠即報即拆,要為農田止血。環團砲轟,一年多來,不但即報即拆失效,農田未止血,現在卻由行政院帶頭、中央、地方聯手政策買票,為違法業者開大門、通大路,開啟合法保護傘。
據了解,馬政府任內也有提出新訂都市計畫方案來納管違章工廠,不過,新訂都市計畫必須符合相關規定,還需要由受益者也就是違章工廠釋出資金與土地來共同建設以符合規定,當時不少業者就排斥不願意執行,因此環團認為,此次恐怕是想要讓業者無止盡地臨時登記,一直在合法掩蓋非法的保護傘下。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吳其融強調,新政府上任後,僅盤點出十七家違規應該拆除的工廠,彰化占了八家,卻只拆六家,其他縣市都拆完了,此外,近來連續提報十六家興建中的違章工廠,卻完全沒有落實即報即拆,質疑政府守護農地失效,是為違法業者開大門。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違規工廠為經濟部主政,現階段還未收到經濟部相關的規畫與內容,但他說,為保護農地,違章工廠不應該再展延,才能減少違規工廠。
稽查人力不足
放任汙染
吳其融強調,從和美的南佃到鹿港頂番婆,是農地汙染最嚴重的地方,政府不能為了迎合經濟,就辦理重畫、加發許可,「難道農地只要汙染了,就可以變更為住宅、工業用地?」
「政府這樣做,等於把合法業者當笨蛋,鑽漏洞、違規汙染的業者占盡便宜,最後還能土地重畫,就地合法。」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以北彰化為例,最大的汙染是水汙染,但政府稽查人力不足,過去二十年,一邊說保護農地,一邊讓工廠合法汙染,政府建立的制度全然遭破壞。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郭鴻儀表示,頂番婆地區不見得全都是歷史共業,有些就是貪小便宜,鑽法律漏洞的廠商,「若此例一開,其他地區全都能比照辦理」。尤其是在沒有配套的情況下展延臨登就地合法,是中央政策的不公義、不公平,「政府別放任工廠汙染農地後,再協助炒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