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7動作 最傷髖關節

 |2018.05.01
171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英國女王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日前在倫敦一家醫院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恢復良好,他今年已經九十六歲。讓人好奇,如此高齡接受髖部手術是否安全?台灣也有許多長輩是因為關節退化而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是承受人體最大重量的一個關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表示,出現髖關節疼痛,年輕族群通常是因長期負重、運動過度、長期採跪姿等;長輩通常是骨質疏鬆受到外力衝擊,引發髖關節骨折或是骨頭裂開。

吳家麟表示,所有動作中,跳躍及瞬間踢腿,對髖關節負擔最大,只需要一瞬間,就會讓關節軟組織破裂,球形股骨頭滑脫,其餘高危險的動作還有負重登山、瑜伽等。

吳家麟解釋,登山常常要背很重的行李,要跟著進度走,沒辦法馬上休息,髖關節長時間負重,很多登山老手,只要一照X光,髖關節通常都已經嚴重磨損。

吳家麟說,民眾對髖關節疼痛意識感不高,主要是髖關節疼痛的表現,會輻射到周邊肌肉,一般誤以為是髖關節疼痛症狀是下背痛、腰痛,實際上,這些症狀比較像是「坐骨神經病變」。只要患者沒辦法盤腿,通常就能立即判斷是髖關節受傷惹禍。

高齡者多數有骨質疏鬆,髖關節相對脆弱,平時要減少負重,維持體態減少腿部劇烈運動。吳家麟表示,身高不高體重卻過重的人,是髖關節疼痛的高危險群,姿勢不良。

吳家麟表示,髖關節疼痛可以透過局部電療、施打類固醇等方式改善,若必須要做髖關節置換術,置換後約可使用二十年。不過嚴重骨鬆患者不建議進行髖關節置換術,避免手術過程中,股骨頭出現粉碎性骨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