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史上最塞清明惹民怨,逢甲大學運輸科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直指,塞車只要從凌晨開始,就會一直遞延,塞車時段就會更長,加上「零到五時暫停收費」、七時開始的「高乘載管制」,這兩個原本想減少塞車的措施,更意外成了國道「紫爆」推手。
「許多民眾認為早點出門可免塞車,加上零到五時暫停收費的優惠,因此提早出門,沒想到國5卻從凌晨三時多開始塞。」李克聰指出,一般塞車約要二小時才能消化完,沒想到高乘載管制開始後,會以人工方式檢視車內人數,造成匝道附近又大塞車。
李克聰強調,交通部未考慮春節遊客人次有限是受震災影響,直接推估清明出遊車流,才會造成車流比預估多了三成,交通部應利用此機會檢討習以為常的方式是否該調整,絕對要避免國道從凌晨就開始塞。
「交通部常用打折來討好私人交通工具使用者,反而付出最大代價。」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認為,應賞罰並用,在尖峰時間採雙倍收費,並用智慧交通方式,鼓勵願意走替代道路的民眾。
張學孔指出,國內公共運輸整合至今不足,未能提供各項大眾運輸無縫接軌的服務,是今日公共運輸使用率仍偏低的原因,政府應提供公共運輸動態即時資訊分析,並給予套票優惠,才能提高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