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微笑 與癌同行

記者李碧華 |2007.06.03
1481觀看次
字級

信心比藥物還重要,
許多故事顯示,
熱愛生命的人才足以打敗病魔,
如果自己先放棄了,
醫學科技也將不戰而降。

「碰到愈大的不幸,愈要去承擔。」這句話不只是一部電影的感人對白,也在真實的人生中真情上演。

癌症,總令人聞之色變,沒有一件事比知道自己罹患癌症所承受的內心煎熬更加痛苦;而化療更是一段漫漫長路,走不走得過這一關,除了靠醫學,毅力更是關鍵。正全力準備大考的台北建國中學學生簡銘傑發現血癌時僅有六歲,以醫院為家的經過了六十七次化療,他不但活下來了,還考上第一流的學校,準備當工程師。

他,是今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的得主。

信心可戰勝一切

是不是每個病人都具有如此軔性,甚至幸運呢?許多故事顯示,熱愛生命的人才足以打敗病魔,自己先放棄了,醫學科技也不戰而降。

曉曉陽與大可是一對夫妻,妻子三年前發現乳癌時,先生還像一尾活龍般代她煮三餐,接送小孩,耐著性子要她好好養病:「感受到丈夫的愛,我捨不得走,」她不但立志成為醫生眼裡的模範生,還跟著治療有成的病友從飲食上調身體,「阿彌陀佛,我好像完全康復了。」

三年過去,輪到不幸被裁員的丈夫罹患淋巴癌:「他照顧過我,應該知道信心比藥物還重要,」但是,丈夫受到工作上未曾有過的打擊,不知如何自處,一日比一日消沉,「醫生告訴我,準備後事吧!」

最近坊間一本書「網路天使」,因抗癌成功的故事太感人,也可激勵人心,還被改編為電視劇,由李烈剃光頭,飾演故事中的女主角。

「痛苦有人瞭解與打氣,就可以化黑暗為光明,」把化療的過程在網路和病友一起討論,得到的鼓勵與具體方法如雪片飛來,現在的這位天使比以前還亮麗三分。

比起簡銘傑六十七次化療,許多病人遭遇到的根本是「小兒科」,腫瘤醫師劉權邦說,一聽到「癌」這個字,自己已把自己嚇掉半條命,若又找不對醫生,命運必然坎坷。

血癌女童百幅畫作

罹患癌症,卻從不放棄生命,更不放棄創作,鄭韻婷就是這樣一個生命勇士,在病床上兩年多鄭韻婷把身體的病痛,化成創作的力量,即使進到加護病房,也沒停下畫筆,留下上百幅畫作,感動許多人。

鄭媽媽說:「在醫院作化療,又打抗生素,全身都插滿管子,她是很喜歡畫畫,蠻心疼的就叫她說休息一下,不要一直畫,她說,靈感來了,停不下來。」

畫作都是病中細微的觀察,「進了加護病房,林志炫剛好得金曲獎提名要頒獎,她就用音符畫林志炫三個字,希望他得獎。」護士說。

罹癌摘眼 劇團義演

另一個故事是,女兒罹患眼睛癌,右眼遭摘除,讓投資管理公司執行長何懷安體會到病童在醫院裡的無助感,因此以女兒的名字成立一個劇團,為病童無酬演出,三年已經自掏腰包兩百多萬,義演七十多場。

今年十歲的何歡;外表就像個普通的小女孩,看不出來走過不斷的手術和化療的辛酸路;五歲生日,右眼有剛摘除不久的痕跡,每一張舊照片,清秀臉龐總戴上太陽眼鏡,罹患眼睛癌,何歡的童年,含有父母心疼的淚水。  「我叫媽媽不要哭。」何懷安說:「我怕有一天,有個萬一的話,我會恨我自己一輩子的,或許我對她有多一點點的溺愛,這點我願意承認。」八年後的今天,何歡裝了義眼,重拾了自信,不過陰影還在,童真畫作,主角卻總是閉一隻眼。

女兒的一隻眼睛,意外換到這個家有更寬廣的視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