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仁憲從二○○三年開始收集自己的頭髮,並編織成了一件衣服、兩頂帽子及一條一百公尺長的繩子。
圖╱中新社
向仁憲從二○○三年開始收集自己的頭髮,並編織成了一件衣服、兩頂帽子及一條一百公尺長的繩子。
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毛線、棉花都是常見的衣物材料,不過如果是頭髮織成衣服和帽子呢?中國大陸重慶一名六旬女子於十多年前起收集自己掉落的頭髮,數量高達二十萬根,更以這些「身上之物」織成衣物及一條逾百公尺的繩子。
六十四歲的向仁憲說,自己年輕時就有著一頭烏黑秀麗的長髮,二十年前就想有什麼方法可以永久保存下來,直到四十九歲才找到最佳辦法,就是把織毛衣用的鈎針拿來編織頭髮做成衣物,「我是想留住青春的記憶」。
二○○三年起,向仁憲收集每天早上梳頭時掉下的頭髮,更詳細地以筆記本記下每天掉下的頭髮數量。至今十五年過去了,向仁憲收集了大約二十萬根頭髮,織成一件「頭髮毛衣」、兩頂帽子,以及一條名為「幸運繩」的毛線球。如果不仔細近看向仁憲的製成品,難以察覺材料只是一個人的頭髮。
「頭髮毛衣」共花了她六年、八萬九千一百一十二根頭髮,總重量是三百八十二公克。日復一日的堅持,向仁憲也總結出了掉髮規律,「頭髮像樹葉一樣,也分季節,其中,秋季掉得多,春季落得少」。
她用於編織的頭髮長度大約七、八十公分,低於十公分一概不能用,一般是十五根頭髮為一組,少了太細,不好鉤。這種方法編織必須一次成功,否則「毛料」會變形,「其實這個方法也不是很難,只是特別考驗人的耐心和恆心。」向仁憲說,她希望更多人知道頭髮也是有用之物。
向仁憲的兩頂帽子中,其一是為她的丈夫所編織,兩人的「夫妻帽」上都有玫瑰花圖案,象徵一輩子美好愛情。先生孫志偉說,一開始他認為妻子只是好玩,沒想到她會堅持這麼久,「只要老婆開心就好,還是支持她的」。
「其實,媽媽最想的是,能被金氏世界紀錄收錄。」向仁憲的兒子表示,母親曾三度申報均被委員會以不符合要求給拒絕了,「說白了,就是工作人員無法用數字來進行量化」。
接下來,向仁憲還打算用自己的白頭髮再織一件衣服,不過她在二○一三年才長了些許銀髮,想要有一件「白毛衣」可能還得等上一段時間,現在則致力把「幸運繩」繼續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