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金興
一個屋簷下
聰明的公婆,
還不如早早把媳婦當成女兒看待,
長輩的包容與體貼,
日後將得到更多的回饋。
自古以來,女人之間的戰爭永不止息,尤以婆媳之間為最。
自己當媳婦時被婆婆百般要求、忍氣吞聲,寒窯一蹲二十年過去了,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總算出頭天了;此時卻又不可一世,擺出婆婆的架式,把過去婆婆對待自己的模式對媳婦重演一次。如此周而復始地一再循環,婆媳之間真的無解。
想一想,婆媳同樣身為女人,女人何苦難為女人?若自己也有女兒,將來嫁給人當媳婦時受到此種委屈,又於心何忍呢?難道這就是身為女人的宿命?其實,從心理學來說,就是欠缺同理心之故。
媳婦是別人家的女兒,嫁到你家當兒子的牽手,是來和你的家人共度一輩子,也當你老了時要照顧你的人,不是嗎?為何同一件事,女兒做了在媽的眼裡是對的,而媳婦做了就不對了呢?其差別何在呢?是不是女兒是自己親生的,就疼愛有加,而媳婦不是自己生的,就百般刁難呢?當然啦,媳婦來自不同的家庭,其想法、生活習慣、教育方式等會有所不同,但只要給彼此一些時間相互磨合,相信都能適應的。
我的大姑媽沒有念過書也不識字,但她養育了八子二女,且與八個媳婦相處極為融恰,不曾發生婆媳或姑嫂之間的問題。
大姑媽的媳婦說,有天她要回婆家,恰巧遇到下雨,大姑媽說我拿雨傘到車站等她,大姑丈也說,我們家在兩個車站之間,不知到她會在哪一站下車,我拿雨傘到另個一車站等她。於是,二老就分別到前後車站去等。此情此景給媳婦看到,怎能不感動萬分!公婆待她比自己親生的父母還要好,媳婦當然會更加孝順公婆。
大姑媽和女兒閒聊時,分享了一些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堪稱智慧名言,在這邊與大家分享:
一、媳婦卡無好(再不好),也有三頓燒(熱)。意思是,媳婦每天煮飯給公婆吃,就不要嫌東嫌西;女兒再好,也不能時常回娘家來探視你、照顧你。
二、要做就不要念,歡喜做甘願受。例如家裡看哪不順眼,自己就動手整理或清洗一番,事後也不要念東念西的,不然兒子媳婦可能會不高興地說:你沒有幫忙整理,我們不也是同樣地過,有差別嗎?
三、媳婦煮的都好吃,不要嫌不要念。媳婦能下廚煮飯給你吃,是你的福氣,要感恩知足,如果合你的口味就多吃一點,反之就少吃一點;或者可以說,東西很好吃,如果能再加上什麼會更好吃。
四、說媳婦的好話,不要說媳婦的不是。許多婆婆喜歡三姑六婆聚在一起說三道四,東家長西家短地評論,尤其是道媳婦的不是,但事後傳來傳去,媳婦的臉要放在哪裡呢?有智慧的婆婆盡是道媳婦的好,這樣表示自己娶到好媳婦,也很有面子;即使媳婦真的不好,婆婆卻說她好且到處宣傳,媳婦不做好都不好意思。
五、視媳婦如女兒。不管是否住在同一屋簷下,將來能服侍、照顧婆婆的,只有媳婦而已;女兒回來一趟是「有時有陣」,因為她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有自己的公婆要侍奉,再好、再孝順也無法長期回來陪伴呀。所以,聰明的公婆,還不如早早把媳婦當成女兒看待,長輩的包容與體貼,日後將得到更多的回饋。
以上的婆媳相處之道,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都是非常淺顯的道理,易懂易學也易做,是一位九十九歲農婦日常生活中的體會,堪稱是老先覺的話、是大智慧的話,值得後輩學習效法,以利家庭的和諧及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