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Vita
文/蔡凱文
魯肅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一位軍師,他為吳國策畫了一系列謀略,更在智比孔明的周瑜去世後,接掌吳國軍事、政治、經濟上的工作,做得毫不遜色。
年輕時,周瑜跟魯肅都在袁術的手下做事,兩人本來僅互相認識,並非好友,但有一天周瑜帶了數百人前來找魯肅,詢問是否能夠借一些糧食。魯肅家境不錯,家裡有兩個很大的糧倉,一個糧倉是三千斛米,魯肅隨手指了一個糧倉,說全送給了周瑜,此後兩人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
那時周瑜、魯肅已認為袁術不值得依靠,便前去江東投靠吳國的孫策。魯肅帶了老弱婦孺及部分壯丁,共三百多人長途跋涉。半路上,袁術的追兵趕上了他們,魯肅迎向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大家都是大丈夫,應該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況且抓到我們沒有獎賞,放過我們也不會受到懲罰,何必互相傷害呢?」語畢,他又拿起了一把弓盾牌,拉弓一射,箭矢硬生生的穿過了盾牌,追兵們看了,便不再繼續為難魯肅了。
魯肅軟硬兼施,先好言相勸,仔細分析厲害關係給對方聽,再展現自己的能力,表示自己不是好惹的。顯然魯肅很懂得在亂世中生存不能只倚靠道理,有時更需要展現自己的實力,才不會被人家當成軟柿子。
而後魯肅成功見到孫策,但因家裡遭逢變故,沒辦法立刻投效東吳。處理完家事後,孫策已經過世,不過在好友周瑜的推薦下,繼任的孫權仍然重用魯肅,開始為東吳效力。他曾經獨排眾議,在朝中老臣都想投降曹操時,主張要力抗到底,最後成功在赤壁之戰獲得一場重大勝利。
身為大功臣的魯肅自然受到孫權的重視,於是特別接待他,說道:「子敬(魯肅字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意思是身為一國之君的我用大禮迎接魯肅,應該足夠彰顯你的功勞了吧?卻見魯肅淡淡的回說「不能」,這時眾人噤若寒蟬,被魯肅嚇出了一身冷汗。只見他不發一語的緩緩坐到位子上,舉起手上的馬鞭,說:「要等到您的威名傳遍世界,登上帝位,再前來迎接我,那才叫做足夠。」魯肅這個非常完美的回答,正如同他一直以來沉穩、多智、且充滿遠見的表現。
咦,你們有沒有覺得這一篇文章裡,魯肅好像還沒有表現出特別沉穩、遠見的一面嗎?那是為了賣個關子,想要知道他單刀赴會猛將關羽、一手促成三國鼎立的故嗎?那就要記得收看下期的〈三國好智慧〉唷!